最近發布的第九份《世界衛生組織全球煙草流行報告》顯示,二手煙每年導致130萬非吸煙者死亡;在成人中,二手煙暴露與中風、冠心病、癌癥、慢性阻塞性肺病、呼吸道感染和其他疾病有關。“我國民眾對于二手煙的危害知曉度很低,健康科普還要持續加大力度。”8月29日,在新探健康發展研究中心控煙信息交流會上,中心副主任、原中國疾控中心控煙辦主任姜垣指出,雖然我國在控煙上取得一定成效,依然需要“組合拳”加速推進,而民眾正確認識二手煙危害也至關重要。
上述《報告》指出,胎兒、嬰兒和兒童無法選擇他們所處的環境,最容易受二手煙影響。嚴重哮喘、呼吸道感染、耳部感染和嬰兒猝死綜合征在暴露的兒童中更為常見。幼兒因呼吸比成人更快,且肺部和身體仍在發育中,父母和其他家庭成員吸煙,會導致孩子出現呼吸道癥狀并減緩肺部生長。2019年全球疾病負擔估計,全球每年約有5.1萬名20歲以下的兒童和青少年死于二手煙暴露,其中近4.7萬名為5歲以下兒童。
越來越多證據表明,兒童時期接觸二手煙,不僅在兒童時期有害,且在成年后繼續對其健康產生負面影響,包括冠心病、骨質疏松癥等。此外,妊娠期間接觸二手煙,會導致死胎風險增加23%,先天畸形風險增加13%。有證據表明,每當無煙法律實施后,二手煙暴露水平幾乎立即下降,呼吸系統健康狀況顯著改善。
“在全球成人煙草調查的31個煙草高流行國家中,對于二手煙導致心臟病的知曉率,中國民眾最低,僅有約50%。”姜垣說道。我國民眾對于二手煙及危害知曉率偏低,且存在一些誤區:在窗戶附近吸煙可以消除二手煙、在關著門的房間里吸煙可以防治二手煙蔓延、使用空調或開窗通風可以消除二手煙、陽臺吸煙可以防止二手煙等。
姜垣強調,在敞開的窗戶附近吸煙,或從窗戶向外傾斜吸煙,都無法保護家人,還有可能讓鄰居暴露在二手煙中;即便是特定吸煙室,也不能有效阻止二手煙蔓延到室外;空調、開窗通風等方法,不僅無法消除二手煙,甚至可能讓其充滿整個房屋。
“有效的控煙措施是保障公共衛生的關鍵,全面控煙可以提高人群期望壽命。”姜垣以中國香港的控煙舉措為例介紹,香港吸煙率已經由上世紀80年代的23.3%降至2021年的9.5%,成為全球吸煙率最低的地區之一,并已連續多年成為全球最長壽的地區。據香港大學醫學院2021年發表的研究顯示,低吸煙率是香港人口長壽至關重要的原因,分別有50.5%的男性和34.8%的女性因低吸煙率而增壽。
另據北京大學公共衛生學院胡永華、常春藤團隊對北京市控煙立法前后的心臟病、卒中和慢阻肺住院數據分析顯示,北京控煙法規生效后,觀察到的急性心梗下降5.4%,中風的長期增長趨勢每年減緩15.3%,慢阻肺住院率即刻下降14.7%,長期趨勢每年放緩3%。“二手煙控制后,確實能減少心臟病、腦卒中等疾病的發病率和住院率。但在警示圖形上煙包還無法實現的情況下,如何做好民眾的控煙教育,值得思考。”姜垣說道。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