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9日,健康傳播助力“無煙中國”研討會暨中國控煙媒體報道手冊發布會上,首都醫科大學肺癌診療中心主任支修益教授指出,煙草中有幾百種有害物質,明確的致癌物質有69種,長時間吸食煙草與肺癌發病密切相關,而且重度吸煙者如患肺癌對于靶向治療藥物不敏感。他呼吁全社會應關注煙草對健康的危害,積極參與控煙、主動抵制被動吸煙。也希望更多的臨床醫生要重視并參與肺癌的三級預防。
世界衛生組織2023年全球煙草流行報告指出,全球每年有800萬人死于煙草和吸煙相關疾病,煙草使用依然是最大的公共健康威脅之一。據悉,吸煙每年導致的我國死亡人數超過100萬,而前3位吸煙相關疾病則是肺癌、COPD和缺血性心臟病。數據顯示,肺癌在中國發病及死亡均排名第一,2020年新發病例82萬,死亡71萬;預計到2025年,我國肺癌病人將達到100萬。
“中國肺癌患者5年生存率僅20%-30%。”支修益指出,人們應重視肺癌的三級預防,一級預防是針對危險因素采取防控措施,如控煙與抵制被動吸煙,整治大氣污染(霧霾),消除環境職業有害暴露,健康的生活方式;二級預防是肺癌篩查,目前胸部CT是肺癌篩查的金標準,做到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在二級預防方面,胸部CT篩查是降低肺癌死亡率、提升5-10年生存率的重要手段;三級預防則指規范肺癌臨床診療、重視治療后定期隨訪,包括定期篩查隨訪,預防復發和轉移,降低疾病負擔等。
在控煙并遠離肺癌致病因素一級預防方面,支修益表示,應充分發揮傳統媒體、新媒體、融媒體進行肺癌防控和早診早治的科普宣傳;依靠政府整治大氣污染,改善室外空氣質量(霧霾);推動國家層面全面無煙立法,嚴禁室內公共場所,工作場所,公共交通工具吸煙;提倡綠色廚房革命,倡導綠色裝修,確保室內空氣質量;加強職業與環境保護,減少環境和職業致病因素倡導健康生活方式,保持愉快心情,警愓“心霾”。
支修益建議,政府應加大投入,推動高發地區組織肺癌篩查項目,呼吁建立國家級肺癌篩查和肺結節臨床診療指南標準,借助新冠疫情間的肺癌“機會性篩查”數據,盡快建立中國肺小結節大數據;多維度科學評估肺結節,加強肺癌防治科普宣傳,進一步規范肺結節診療行為,避免多度診斷,減少多度治療。他還呼吁盡快建立影像科、呼吸科、胸外科《中國胸外科肺結節診療質控標準》,推動我國控煙立法,盡快警示圖形上煙盒包裝,進一步完善規范戒煙門診戒煙。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