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網傳陜西西安兵馬俑博物館內,一名游客游玩時向兵馬俑坑中吐痰,吸煙后將煙頭直接扔進坑中。11月27日下午,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回應此事。據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官方微博發文,經調查,2023年10月15日10時31分左右,一名觀眾走到一號坑遺址大廳內西北側應急門附近時發生抽煙行為,向一號坑遺址內吐痰并將煙頭扔進遺址,之后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工作人員已將污染物清理。經與臨潼區旅游管理部門和公安機關調查核實,已掌握涉事人員的相關信息。(2023年11月27日央廣網)
該觀眾的行為違反了秦始皇帝陵博物院的規定及《西安市控制吸煙管理辦法》。雖有相關禁令,可事情依然發生,說明禁令還不足以警示行為。簡單的批評教育,效果不一定理想,作為國家重要文物保護單位,更需要深入思考明確相關的具體處罰措施,切實做到類似行為不再發生,完善制度建設,亟需跟進。
強化宣傳教育,根植文明意識?!拔奈镏氐?#xff0c;嚴禁吸煙”“禁止隨地吐痰,違者罰款”;在顯眼位置張貼相關宣傳標語,組織相關培訓,嚴明相關要求;加強過程監管,強化提醒教育,營造文明氛圍。吐痰扔煙頭等不文明行為出現在重要保護文物單位內,宣傳教育亟需進一步加強,文明意識根植于心外化于行,可有效防患于未然。
嚴明處罰結果,加大違規成本。為什么游客破壞文物的不文明行為屢禁不絕?因為一部分人覺得被抓到頂多是批評教育,對個人的影響并不夠大,必須采取更加嚴厲的措施,讓這些行為的代價變得高昂。這種處罰,可以是經濟上的處罰,也可以是為景區做清潔服務或景區文明勸導服務,還可以是將重點景區旅游不文明行為記錄納入個人誠信檔案處罰等等,切實讓游客感受到代價的昂貴,從而發自內心進行自我警示,這樣的效果會更好。處罰不是根本目的,根本目的在于警示言行,相適應的適度處罰,更有利于阻絕不文明行為。
完善制度設計,引領知行合一。平時習慣了吸煙、隨地吐痰等不文明行為,要在景區實現徹底改變,大范圍內文明旅游宣傳要跟進,日常生活中的文明要加強。將文明旅游的意識延伸到日常生活中,平時都能做到好,進入景區也必然。讓制度從景區入手,但不止于景區,有效延伸到游客日常生活,引領游客行為與景區要求雙向奔赴,游客知行合一致文明會是最好結果。
游客游玩時朝兵馬俑坑中吐痰、扔煙頭,其危害是嚴重的,不利于文物保護,就此事件進行深刻反思,加強宣傳教育,嚴明相關處罰,完善制度設計,不給不文明行為留空白,讓不文明行為付出更大代價,文物保護重點單位需要如此,其他景區也需要完善,多方發力齊心協力,明禁令,嚴處罰,共同護航景區文明。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