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第六屆全國會員代表大會暨第二十四屆全國控煙與健康學術研討會上,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研究員楊杰圍繞全國控煙立法進展做了報告。
他指出,自2006年1月起,世界衛生組織《煙草控制框架公約》在我國生效,我國的全面無煙立法進入準備階段,通過學習港澳、國外先進控煙經驗,開始在部分城市積極試點。
2015年左右至2019年,全面無煙立法實現突破,立法理念從學習國外、港澳,到自我創新,尋求中國經驗、地方樣板,執法理念更積極,細節得到一定的關注,探索更有利于有效執法的模式。
《健康中國行動(2019-2030年)》提出,到2030年,我國全面無煙法規保護的人口比例達到80%及以上;把各級黨政機關建設成無煙機關,逐步在全國范圍內實現室內公共場所、室內工作場所和公共交通工具全面禁煙。
也是在這一年,全面無煙立法進入成熟階段,控煙大政方針明確需要用法律手段開展控煙工作。
根據《健康中國行動(2019-2030年)》的要求,全面無煙法規是指各級人大及其常委會或人民政府制定的法律、法規或規章并符合以下要求:法規明確室內公共場所、室內工作場所和公共交通工具內禁止吸煙。執法主體明確,對個人或場所的違法行為有罰款等處罰措施。
據新華社,全面無煙法規保護的人口是指通過無煙立法而受到保護,避免在室內公共場所、室內工作場所和公共交通工具遭受煙草煙霧危害的人群數量。我國現有吸煙者逾3億,每年因吸煙相關疾病所致的死亡人數超過100萬,因二手煙暴露導致的死亡人數超過10萬。
楊杰表示,近年來,國民對煙草危害健康的認識明顯提高,渴望通過立法保護公眾免受煙草危害,全面無煙立法具有極高的支持率,越來越多的地區也出臺了全面無煙立法。
自2006年1月9日至2023年9月30日,地方出臺控煙相關法規一共357部,其中專門控煙34部,愛國衛生66部,文明行為253部,其他4部。24個省份出臺了省級控煙相關法規,253個城市出臺了市級控煙相關法規。
有20多個省市出臺全面無煙立法。其中包括城市實施的控煙專門法規,例如北京、上海、深圳、武漢、秦皇島等。
1998年,深圳在全國率先出臺了《深圳經濟特區控制吸煙條例》,2014年、2018年兩次對《深圳經濟特區控制吸煙條例》進行修訂,將電子煙納入控煙管理,禁煙場所也從七類增至九類。
2010年3月,《上海市公共場所控制吸煙條例》正式施行。這是世界衛生組織《煙草控制框架公約》在我國生效后,大陸地區首部省級人大頒布的控煙地方法規。2017年3月,《條例》進行首次修訂。此次修訂,實現室內全面禁煙。2022年10月,《條例》再次修訂,將電子煙納入公共場所禁煙范圍,即全市室內公共場所、室內工作場所、公共交通工具內及部分公共場所的室外區域禁止吸煙(包括電子煙)。
楊杰表示,當下,盡管全面無煙立法存在機遇,但也面臨諸多挑戰。
首先是立法路徑的問題,控煙專門立法立項難,對控煙要求更全面具體,才有利于實施。如何加強控煙相關條款的內容,使法規更有實施性,需要進一步探討。此外,每個省市在控煙立法過程中都會面對來自煙草部門的質疑和干擾,這些質疑和干擾形式是全方位的,也需要相關部門積極應對。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