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病的孩子、復查的孕產婦,一進醫院大門就被煙味熏得直咳嗽,這樣的一幕讓人揪心。一周以來,根據市民投訴,記者走訪了本市多家兒童專科醫院及婦幼保健醫院,發現吸煙問題比較嚴重,滿眼的禁煙提示標識、四處都能聽到的禁煙提示廣播難以起到提醒作用。
大約一個半月前,北京市衛健委、市愛衛辦曾專門就全市冬季控煙工作進行部署。據統計,《北京市控制吸煙條例》實施8年以來,本市已打造2443家控煙示范單位、26條控煙示范街區,實現無煙中小學校和無煙醫療機構全覆蓋。廣大市民呼吁,兒童醫院、婦幼醫院更該與煙草“絕緣”,希望相關部門采取切實措施,把好醫院的禁煙關。
目擊
醫院控煙措施難奏效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兒童醫院的門前,無論是樹叢里還是垃圾桶旁,放眼望去皆有煙頭,醫院大門附近煙味濃烈。只見很多患兒家屬剛走出醫院,就迫不及待地點起了煙。走進醫院的樓院里以及樓內,記者發現吸煙者也不在少數,他們甚至毫不顧忌眼前來來往往的患兒。很多家長反映,孩子本來就是因為感冒發燒才到醫院看病的,煙民在醫院里“噴云吐霧”,孩子咳嗽得更厲害了。
進醫院要安檢,通道的廣播里明確要求不得將打火機帶入醫院。1月9日下午記者現場探訪時,安檢口用于棄置打火機的塑料筐內幾乎是空的,愿意主動交出打火機的人甚少。在安檢通道,不僅有檢查箱包的設備,也有人工手檢環節,檢測儀掃過受檢人的衣物時滴滴作響,安檢人員也會摸摸受檢人的褲兜,但還是有大量打火機被帶進了醫院。以至于在醫院樓院里吸煙的人甚至沒有“借火兒”的煩惱,堂而皇之掏出打火機點上一支煙。
門診樓前、樓院的長椅旁、醫院超市門前,不僅是患兒集中的地方,同樣也是吸煙者聚集的地方,地上的煙頭隨處可見。記者面前走過一位保潔師傅,他的垃圾簍里已有不少煙頭,他說每天至少掃出數百個煙頭。
“掃不過來,他們都是在院里抽煙,樓里面應該沒有。”雖然保潔師傅這樣說,但記者進入樓內發現,煙味仍然揮之不去,而且越是靠近衛生間的區域,煙味越濃,各樓層的男衛生間里多多少少都有煙頭。
除了兒童專科醫院,本周記者還探訪了多個區的婦幼保健醫院,同樣存著吸煙問題。在朝陽區婦幼保健院,無論是保安崗亭還是醫院門診樓內外,“禁止吸煙”及“您已進入無煙醫院,所有區域不能吸煙”的提示語都貼在了醒目位置,但在醫院門診樓外,選擇無視的大有人在。醫院樓院的一塊小空地上,一邊是禁煙提示標識,另一邊是貼有科學戒煙科普海報的宣傳欄,就在這個“夾縫”里頭,吸煙的人扎了堆兒。
調查
吸煙人群并非只有患者家屬
“帶家人看病,每次都能看到醫院里有人吸煙。這些人在禁止吸煙提示牌旁吸煙,讓保安去勸阻卻被告知管不了。”近日,市民呂先生向市民熱線12345反映了相關問題,希望院方能加強管理。記者實地探訪發現,“管不了”的原因,不僅有不聽勸的難題,其實安保人員本身也是吸煙者,自身尚不能遵守規定,指責他人吸煙“腰桿兒”自然也沒那么硬。
1月8日記者現場探訪時看到,北京大學第一醫院門診樓出入口外的露天空地是吸煙者最集中的地方,這里雖然設有“院內禁止吸煙”的提示標識,但幾乎形同虛設。從醫院門診樓出來,一邊點煙一邊往這個區域走的人不少,這里幾乎成了約定俗成的“吸煙區”。在吸煙人群當中,不僅有患者家屬,也包括醫院的安保人員。下午4點半,兩名安保人員來到這里,其中一人點起了煙。在諸多患者家屬當中,這身兒保安服很是顯眼,大伙兒瞧著他們更確信這個地方可以吸煙。“這保安剛才還是煙友呢,掐了煙頭一抹嘴兒就告訴我禁止吸煙了,那能管得住嗎?”現場一位患者家屬半開玩笑地說。
記者走訪中發現,在很多醫院除了患者家屬,醫院安保人員、保潔人員、超市的服務人員都有吸煙的行為。記者在和各相關部門交流醫院禁煙難題時得知,部分醫護人員也有吸煙習慣,尤其在外科男醫生當中,由于工作壓力較大,吸煙有一定普遍性,某醫院外科男醫生的吸煙比例高達40%。
《北京市控制吸煙條例》明確規定,婦幼保健機構、兒童醫院的室內外區域都禁止吸煙。吸煙者大多知道室內公共場所禁止吸煙的規定,但對于室外區域禁煙的規定仍無意識。
專家建議
可推廣緩解煙癮的替代辦法
記者注意到,醫院樓院里的煙頭跟醫院門口垃圾桶旁的對比,有個明顯的區別,醫院里能找見的煙頭明顯要長,有的甚至只吸了一兩口,這么浪費在煙民眼里是“大忌”。可見不少在醫院里吸煙的人或許只是為了暫時緩解煙癮帶來的焦慮,在沒有任何替代品的情況下,只能靠吸一口來緩解。
采訪過程中,很多吸煙者也坦言煙癮犯了的痛苦。一位患兒的家屬告訴記者,孩子高燒不退,他非常著急,在醫院里帶著孩子掛號、繳費做各種檢查,跑東跑西的,因為很少來醫院,好多環節不熟悉還跑錯了科室……所有事情趕在一起,焦慮無處排解,就想找個地方抽一口,又不能離得太遠,馬上還得回輸液室看孩子。“這個理我可能也就是跟抽煙的人講得通,換旁人一定會說咋別人焦慮就不用抽煙呢,不讓抽煙是為了你好,諸如此類。”他突然反問記者,“你抽煙么,煙癮往頭皮里扎的那個抓耳撓腮的勁兒,你理解得了嗎?”
不少吸煙者說,他們也知道在醫院吸煙不對,但凡有暫時緩解煙癮的辦法,就不會明知故犯。
如何正確看待煙癮這件事?首都醫科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教授崔小波告訴記者,煙癮實際上是一種疾病。煙草依賴已被世界衛生組織作為慢性病列入了國際疾病分類編碼(ICD—10 F17.251),戒煙藥物也被納入世界衛生組織基本藥物清單。科學證明,醫學戒煙可以減輕戒煙的痛苦并提高戒斷率,同時可以減輕醫療保健系統和社會的經濟負擔。
崔小波說,公共場所控制吸煙,尤其是醫院的全面禁煙不僅需要全社會的共識、相關各方管理的加強,同樣也需要對煙草依賴有更科學的認識。吸煙者需要更多在公共場所緩解煙癮的替代辦法,以及徹底戒斷煙草依賴的有效辦法。
在醫院等明令禁煙的地方突然犯了煙癮,在不吸煙的前提下能有緩解的辦法嗎?崔小波說目前替代的辦法因人而異,比較普遍的共識是嚼口香糖,通過咀嚼動作一定程度上是可以緩解焦慮的。“也有其他國家的做法可以作為參考,比如一些國家研發了尼古丁口香糖或貼片等替代物,這些替代物對于吸煙人群暫時克服煙草依賴更有針對性。”
對此,北京市控煙協會建議相關單位加大研發力度,開發出更多戒煙、控癮的藥物或功能性食品。在積極鼓勵引導吸煙者徹底擺脫煙草依賴的同時,也關注到這一人群有臨時需要克服煙癮的需求,通過技術手段,找到適合國人的替代辦法,讓他們戒煙更有效,也讓公共環境控煙工作更容易開展。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