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病的孩子、復查的孕婦,一進醫院大門就深受煙霧繚繞困擾,嗆得直咳嗽——據報道,本市多家婦幼醫院吸煙問題比較嚴重,醒目的禁煙提示成了擺設。
吸煙危害人所共知,但公共場所禁煙仍未完全到位。婦幼醫院是明令禁煙場所,然而,門前、樓院甚至是樓內,越是患者扎堆,越有煙民聚集,他們肆無忌憚“吞云吐霧”,絲毫不顧旁人感受。醫院病患本就脆弱敏感,當前尤以感冒咳嗽癥狀居多,二手煙讓人不堪其擾,隨地丟棄的煙頭更存在很大安全隱患。將規定視若無睹,逮住機會就抽幾口,是缺乏自律、意識淡薄的表現,更是對他人的不尊重、對公共文明的漠視。
公共場所禁煙屢禁不止,一方面是吸煙者自控能力差,另一方面也與管理方未能有效勸導有關。有些公共場所禁煙流于形式,甚至連工作人員自身也不遵守規定,掐了煙頭一抹嘴兒就要求他人禁煙,腰桿兒自然也沒那么硬。當然,禁煙在執法層面還面臨主體積極性不足、監督和問責機制缺失等問題,加之,控煙場所范圍劃定、違法行為處罰等方面標準不一,都直接影響了控煙效果。
破解控煙難,對于管理方來說,要負起主體責任,通過人工、監控等方式,及時勸導制止。當然,僅靠勸導力度有限,關鍵還是要立法和執法跟進。比如,深圳“最嚴戒煙令”將控煙范圍從室內拓展到室外人流密集區域,違規吸煙可不經勸阻直接罰款。措施看似嚴厲,其實值得借鑒,只有將管理處罰落到實處,保障監督執法渠道暢通,才能形成有力震懾,制止公共場所吸煙亂象。
禁煙控煙不是朝夕之功,理應更立體、多元化、全方位。有壓力才有動力,有動力才能見成效,希望在凈化公共場所環境的同時,控煙行動進一步延伸,形成合力建立長效機制,使其成為深入人心的社會共識。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