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煙立法是一個復雜而敏感的話題,涉及到公共衛生、經濟發展、個人自由和社會責任等多個層面。近年來,我國控煙立法主要以地區性立法為主。2023年,44個城市新出臺或修訂了市級控煙相關法規。截至目前,我國24個省份出臺省級控煙相關法規,250多個城市出臺了市級控煙相關法規。
2006 年《煙草控制框架公約》生效以后,銀川、杭州、哈爾濱、天津、長春、南寧等城市就開始嘗試出臺控煙法規。到2014年之前,立法城市以二線及以下城市為主,控煙條款相對寬松,全部明文允許設置吸煙室(區)。
2014年11月28 日《北京市控制吸煙條例》出臺,全國地方性控煙立法進入了嚴格激進階段,這一時期開展控煙立法的城市有北京、福州、廣州、上海、蘭州、上饒、烏海、杭州、西安、深圳、武漢、鄭州、青島等城市。立法城市以一線城市、新一線城市為主??責熞髧揽良みM,其中5個城市不允許設置吸煙室,2個城市允許設置但有一定的過渡期。
2020年以后,控煙立法重回審慎狀態,以2020年通過的《重慶市公共場所控制吸煙條例》為例,其中規定,公共場所的室內區域禁止吸煙。但是,餐飲服務場所、住宿休息服務場所、公眾娛樂場所的室內區域,可以劃定或者設置吸煙區。而銀川、西安也暫緩了對《銀川市公共場所控制吸煙條例》《西安市控制吸煙條例》修訂的進程。這一轉變值得贊賞,因為它體現了對各方面因素的全面考量和平衡。
控煙立法的審慎性體現出在對不同利益相關者的權益進行平衡。在推進控煙立法的過程中,需要考慮到煙草相關人員的就業問題、煙草稅收對地方經濟的貢獻,以及吸煙者的習慣和權利。審慎的立法可以避免過激的政策帶來的社會不穩定和經濟沖擊。
中國地域廣闊,不同地區的經濟發展水平、文化背景和吸煙習慣存在差異。因此,地方立法的多樣性是必要的。地方可以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制定符合當地需求的控煙法規,既保證了控煙效果,又兼顧了地方特色和發展需求。
立法只是控煙工作的第一步,執法的嚴格性和有效性同樣重要。一些地區雖然制定了控煙法規,但由于執法不力,導致法規形同虛設。因此,加強執法力度,提高執法效率,是確保控煙立法效果的關鍵。但同時也要兼顧吸煙者的合法權益,避免引起更大的沖突。
控煙立法的成功實施,離不開公眾的理解和支持。通過教育和宣傳,提高公眾對吸煙危害的認識,培養健康的生活習慣,是實現控煙目標的重要途徑。
控煙立法應當建立在科學研究的基礎上。通過研究吸煙對健康的具體影響,以及控煙措施的有效性,可以為立法提供科學依據,提高立法的針對性和有效性。
控煙立法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需要持續的努力和不斷的調整。在制定和實施控煙法規時,應當有長遠的視角,考慮到政策的可持續性和社會的適應性。
控煙立法重回審慎狀態,是對過去激進立法的一種反思和調整。這種審慎的態度有助于實現控煙目標與社會穩定的平衡,是一種負責任的做法。通過綜合考慮各種因素,制定科學、合理、有效的控煙法規,中國有望在控煙領域取得更大的進步。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