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市50所高校中,控煙志愿服務的覆蓋和推廣無疑是一項值得稱贊的舉措。然而,僅僅依靠志愿團隊的努力,恐怕難以在控煙這場持久戰中取得決定性的勝利。控煙工作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從源頭上改變吸煙環境,為學生創造一個界限分明的學習和生活環境,這才是控煙志愿服務的前提和基礎。
一、吸煙環境對青少年吸煙行為的影響
吸煙行為的形成是一個復雜的過程,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其中環境因素尤為重要。對于絕大多數已經成年的大學生來說,大學階段是形成吸煙習慣的關鍵時期。在這個階段,他們受到同伴壓力、社會認同、個人好奇心等多種因素的影響,很容易在吸煙環境中開始嘗試吸煙,并逐漸形成習慣。
研究表明,吸煙環境的建設對于大學生吸煙行為的預防和控制具有重要作用。一個無煙的環境可以減少青少年接觸煙草的機會,降低他們嘗試吸煙的可能性。同時,規劃出一個界限分明的吸煙場所也有助于尊重那些有吸煙習慣的師生有地方可吸,也避免二手煙對于其他人員的侵擾。
二、當前高校吸煙環境建設的現狀與問題
雖然北京市在控煙志愿服務方面取得了一定的進展,但在吸煙環境建設方面還存在一些問題。首先,一些高校的吸煙區域設置不合理,吸煙點過少或過于集中,導致非吸煙者在校園內難以避免二手煙的侵害。其次,一些高校扯著道德的大旗對校內吸煙行為的監管和處罰力度太大,導致有煙癮的師生在校園內無處遁尋。這些都是當前校園內吸煙環境的現狀。
三、加強吸煙環境建設的對策與建議
為了更好地推進控煙志愿服務,高校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加強吸煙環境建設:
1. 合理設置吸煙區域。高校應該根據校園的實際情況,合理設置吸煙區域,避免吸煙點過于集中,減少非吸煙者接觸二手煙的機會。同時,應該在吸煙區域設置明顯的標識,提醒吸煙者注意自己的行為,減少對他人的干擾。
2. 加強吸煙行為的監管和處罰。高校應該加強對吸煙行為的監管,對于違反規定在非吸煙區域吸煙的行為,應該給予相應的處罰。通過監管和處罰,可以有效地遏制吸煙行為在校園內的蔓延。
3. 開展有效的控煙宣傳教育。高校應該利用各種渠道和方式,開展控煙宣傳教育,提高學生對吸煙危害的認識,增強他們拒絕吸煙的意識和能力。同時,應該鼓勵學生參與控煙志愿服務,通過實際行動來改變吸煙環境。
4. 建立長效機制。控煙工作是一項長期的任務,需要建立長效機制來保證其持續進行。高校應該將控煙工作納入學校的整體發展規劃,制定明確的控煙目標和計劃,確保控煙工作的有效開展。
控煙志愿服務是一項重要的社會工作,對于提高公眾健康意識、減少煙草危害具有重要意義。然而,僅僅依靠志愿團隊的努力是不夠的,還需要從源頭上改變吸煙環境,為學生創造一個有界限的吸煙環境與無煙的學習和生活環境。只有這樣,控煙志愿服務才能真正發揮其作用,實現控煙的目標。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