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15年至今,北京市實施《北京市控制吸煙條例》(以下簡稱“控煙條例”)已有十年,室內禁煙控制得頗有成效,但室外吸煙的管控還有待進一步優化。記者調查發現,目前一些人流密集場所還沒有設置統一的室外吸煙區,且北京一直未出臺有關室外吸煙區的設置標準及規范。相關專家表示,北京應盡快出臺室外吸煙區的設置標準及規范,嚴控“游煙”問題。
不是室內就能隨意抽煙?
王府井大街是北京旅游的必打卡之地,每天迎來眾多國內外游客。10月24日下午,記者在王府井大街從南向北走,一路上并沒有發現專門的吸煙區。而在一處休息座椅區域,一名游客正坐著抽煙。座椅區域不大,記者一走近就能聞到明顯的煙味。
還有的游客則是邊走邊抽,煙味嗆鼻。走到新中國兒童用品商店門口時,記者看到兩名外國游客就在門口抽煙,煙灰順手彈落,抽完以后煙頭就直接扔在地上。
10月26日,記者到北京站站前廣場探訪。剛走幾步,迎面就走來兩名抽著煙的旅客,他倆一手拉著行李箱,一手夾著煙,濃濃的煙味撲面而來。不到三分鐘,記者就發現邊走邊抽的吸煙人有十多個。
“游動”吸煙的人多,地面上丟棄的煙頭也不少,本來干凈的廣場空地上顯得非常扎眼。除了“游煙”外,不少旅客會尋找一個能靠著坐或者蹲著的地方抽煙,比如燈柱或者旗桿底下、馬路邊的圍欄旁等,這些地方地上的煙頭更多。
采訪中,記者發現許多煙民認為只要不是在室內,沒有禁煙標志,就可以隨時隨地抽煙。
王府井大街和北京站站前廣場沒有設置固定的垃圾桶,取而代之的是保潔員拉著的移動式垃圾箱,上面都會放一個盒子,專門用來扔煙頭。王府井大街上的一名保潔員告訴記者,大部分的游客都知道把煙頭扔進去,但最怕的是走動吸煙的人,隨地扔煙頭,他們不得不時時留意及時清掃。
吸煙區設置無統一規范
室內禁煙,室外吸煙的現象增多了。記者調查發現,一些交通場站、商場、寫字樓設置了專門的室外吸煙區。
從2015年北京市開始實施“控煙條例”后,北京首都機場就把航站樓內的14個吸煙室全部關閉,隨后陸續在室外開設5處吸煙區,引導煙民到遠離出入口、旅客較少的區域吸煙。
不過,目前室外的吸煙區沒有統一建設標準,很多商場和寫字樓,大家都聚集在出入口附近抽煙,這里一般會放置一個寫著“吸煙區”的垃圾桶。由于沒有規范,一些“吸煙區”離出入口太近,對過往的人群還是會帶來困擾。
記者查閱“控煙條例”,條例中關于室外區域的禁煙只包括4大類,分別是幼兒園、學校等以未成年人為主要活動人群的場所;對社會開放的文物保護單位;體育場、健身場的比賽區和坐席區;婦幼保健機構、兒童醫院。“控煙條例”對交通場站、步行街等人流比較密集區域則沒有限制,本市沒有關于室外“吸煙區”的規范。
規范室外吸煙,國內有城市已開始行動。今年9月1日,上海市開始實施最新發布的《室外吸煙點設置與管理要求》。該標準規定了室外吸煙點的選址、設施、標識、健康提示等設置要求,明確了室外吸煙點的日常巡檢與維護等管理要求,比如在吸煙點的選址上,規定室外吸煙點宜與建筑物的出入口及與戶外相通的門窗、進/排風口等處保持不小于6米的距離;室外吸煙點不應設置在休息區、等候區等人群聚集的區域以及行人必經的主要通道等。
專家:建立標準化室外吸煙區
北京控煙協會原會長張建樞表示,北京市實施“控煙條例”已經10年,目前室內控煙取得了較好的成效,現在是時候對室外吸煙區進行規范化設置和管理了,建立標準化的室外吸煙區。
“在原有條例的基礎上新增一個司法解釋就行,內容包括室外吸煙區的規范問題、電子煙的管控問題等。”張建樞說,對于新出現的問題,法律條文也應該及時更新才能更好解決問題。此外,禁煙標識也應該更新,要從原來的單桿標識統一成雙桿標識,增加禁止電子煙的情況。
至于“游煙”,從本質上說就是二手煙,是“行走”的污染源,不僅存在安全隱患,也同樣影響市容環境和他人健康。規范室外吸煙區,也能減少“游煙”現象。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