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時間以來,“煙卡”游戲在小學生群體中日漸風靡,其危害性也逐漸暴露。但出于各種原因,“煙卡”游走于灰色地帶,熱度不減。
“煙卡”為何會流行?會給未成年人帶來哪些危害?又該如何對其進行有效治理?對此,接受《法治日報》記者采訪的專家表示,在加強教育和管理的同時,要加強對中小學生引導和疏導,培養孩子們有意義的興趣愛好及健康的生活方式。
“煙卡”為何“火”?
目前,孩子們獲得“煙卡”通常有幾個途徑,要么是從家庭成員處獲得,有的孩子為得到煙卡,甚至鼓勵家里人抽煙,還要抽好煙;要么是從街上撿拾,甚至從垃圾箱里搜尋;要么從學校周邊的小賣鋪、文具店、煙酒店等處直接購買;要么是通過網購平臺購買。
其中,網購是獲得“煙卡”最為慣常和方便的途徑。記者在多個知名電商平臺搜索關鍵詞“煙卡”,結果顯示,眾多“煙卡”產品正在熱銷,銷量最高的一家店鋪顯示已售“50萬+”。據不完全統計,有的大型電商平臺上賣“煙卡”的店多達7000余家。在一些短視頻平臺,還有不少“煙卡”制作視頻,播放量和點贊量都上千。
為什么“煙卡”在中小學生群體中風靡?
“愛玩是孩子的天性,‘煙卡’首先是一種游戲,作為游戲本身沒有太大的危害,但沒有正向引導的游戲則大有危害。”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副研究員劉芳麗分析指出,一旦“煙卡”被孩子們理解為等同于個人價值就會被帶入生活中,進而等同于孩子們對各自的身份認同。游戲中越稀缺、價格越高的“煙卡”擁有者,在生活中也顯示出“身份”的不同,使孩子們產生了攀比心、虛榮心,導致“成癮”。
劉芳麗同時指出,“煙卡”的特殊之處還在于,由于“煙草”是未成年人的禁區,大人越禁止,孩子越好奇、越想嘗試、越覺得“酷”。孩子們因對抗成人世界而獲得其他孩子的崇拜,就會越發沉迷其中。
“煙卡”為何“惡”?
看似簡單好玩的“煙卡”游戲背后,隱藏著諸多不容忽視的危害。為了獲得“煙卡”,有的孩子在路邊尋找甚至在垃圾桶翻找丟棄的煙盒,雙手極易受到細菌污染。據媒體報道,還有的孩子因為玩“煙卡”游戲過度對身體造成直接損害。
不但如此,“煙卡”對未成年人造成的心理傷害也不容忽視。有的學生因癡迷“煙卡”無心上課,有的“煙卡”游戲已脫離了原本單純的卡牌類游戲,成為變相的賭博行為,且分等級的“煙卡”還很容易引發未成年人炫耀攀比,擁有獨特或稀有“煙卡”會滿足孩子的虛榮心,出現價值導向問題。
甚至還有些未成年人為獲得一張稀有“煙卡”打架搶奪,出現校園教唆、脅迫等不良現象,因收集“煙卡”出現偷香煙、打架、變相賭博等行為,滋生違法犯罪。
未成年人癡迷“煙卡”還有一大潛在危害不得不提。通過“煙卡”,未成年人過早接觸煙草商標,可能帶來嘗試吸煙的心理暗示。
“孩子們在收集、交換‘煙卡’的過程中,很容易對煙草產生好奇和向往;在接觸‘煙卡’的過程中,可能會逐漸接受并模仿吸煙的行為。而‘煙卡’上印刷的煙草品牌標識和相關信息,實際上是在向孩子們傳播煙草廣告。”中國控煙與健康協會副會長、北京市健康教育協會副會長、北京肺癌診療中心主任支修益指出,“煙卡”不僅以隱蔽的方式傳播煙草廣告,還可能在青少年心中種下吸煙的種子,讓他們未來更容易成為煙民。這對控煙目標構成了嚴重威脅,給控煙工作帶來了新的挑戰。
“煙卡”怎么“控”?
已有相關部門關注到“煙卡”的危害。
今年5月,國家煙草專賣局辦公室發布《關于開展保護未成年人免受電子煙侵害專項治理的通知》,要求各地煙草專賣局聯合市場監管等部門,對校園周邊便利店等向未成年人售賣煙盒、“煙卡”等物品的行為進行勸阻;要求屬地互聯網企業自主清理“煙卡”等商品信息,關停非法銷售店鋪。6月30日,北京市控煙協會發文提示,“煙卡”是變相傳播煙草信息的載體,小學生過早接觸煙草商標,可能會產生嘗試吸煙的心理暗示。
還有一些地區相關部門采取了措施。例如,今年3月底,海南省海口市市場監管局執法人員在轄區學校周邊的文具店、玩具店等對“煙卡”銷售展開專項檢查;今年6月,內蒙古自治區錫林郭勒盟正鑲白旗公安局組織民、輔警對學校周邊商鋪開展“煙卡”清查行動;今年7月,貴州省市場監管局集中開展整治“煙卡”統一執法行動,查處向未成年人銷售“煙卡”、卷煙等違法行為。
但“煙卡”防控顯然還需要引起更多的關注,采取更為有力的措施。針對該如何應對青少年沉迷“煙卡”問題,在中國控煙與健康協會近日召開的防控“煙卡”溝通會上,一些業內人士給出了多個路徑。
“‘煙卡’的危害,必須形成社會共識,尤其要讓教育工作者及家長形成共識。”教育部體育衛生與藝術教育司原副司長、一級巡視員,中國控煙與健康協會監事長廖文科指出,限制“煙卡”在青少年中流行,衛生與健康部門或專業機構首先要表明態度,其次學校要加強對少年兒童的教育和管理,采取必要的措施勸阻或制止青少年沉迷“煙卡”,要把“煙卡”危害告知學生及其家長,要求家長不要提供“煙卡”,并制止孩子玩“煙卡”。在加強教育和管理的同時,還要加強對中小學生引導和疏導,為孩子們提供更加豐富且喜聞樂見的課外活動平臺,引導和培養孩子們有意義的興趣愛好及健康的生活方式。
中國疾控中心控煙辦研究員楊杰表示,一方面,政府和相關部門應加大對煙卡生產和銷售的打擊力度,對違法違規行為進行嚴厲處罰;另一方面,學校和家庭要加強對青少年的教育和引導,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健康意識。
新探健康研究中心創始主任王克安指出,要解決“煙卡”流行的問題,除了進行宣傳教育,家庭、學校、社會都應積極行動、承擔保護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的責任。要從源頭上打擊非法“煙卡”印制和銷售,特別是網絡銷售。他建議有關部門立即采取有力措施,禁止非法印制和銷售“煙卡”,并要求電商平臺立即下架線上“煙卡”。
防控“煙卡”應多管齊下
源自廢棄煙盒的“煙卡”游戲,看似無害,實則隱藏著巨大的危害。對于“煙卡”,僅僅停留在擔心和譴責的層面,顯然是不夠的。
有效防控“煙卡”帶來的危害,需要多方發力、疏堵結合,推動家、校、社協同育人,嚴格執法,加強監管。
生產和銷售“煙卡”,是一種違法行為,違反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廣告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煙草專賣法》等多部法律的相關條款。因此,加大執法力度是當務之急。要依法加強市場監管,開展必要的多部門聯合整治,嚴厲打擊生產和銷售“煙卡”的行為,尤其要切斷網絡平臺銷售“煙卡”的鏈條,從源頭解決青少年沉迷“煙卡”的行為。
愛玩是孩子的天性,想達到讓孩子遠離“煙卡”又不引起逆反心理的目的,要講究方式方法。一方面,教育部門、學校應承擔起應有的責任,關注學生的全面發展,結合青少年身心特點,開發新的健康向上的卡牌游戲吸引孩子們的注意力,鼓勵孩子們多參加積極健康的各種活動,培養積極向上的興趣愛好。與此同時,家長應更加關愛孩子,關注他們的內心世界和需求,幫助他們樹立健康的生活態度和正確的價值觀,提高其抵御誘惑的能力。通過家校協同育人,共同促進孩子們的全面發展和健康成長。
“煙卡”的流行,說明未成年人對煙草危害的認識尚有不足。因此,衛生健康委和教育部等相關部門應有針對性地開展青少年控煙主題宣傳教育活動,提高公眾對“煙卡”及其關聯產品的認知,營造全社會共同抵制“煙卡”的良好氛圍,為孩子們營造一個健康、安全的成長環境。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