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場是服務機構,不是禁煙室!"這句來自社交平臺的抱怨引發了廣泛討論。一位網友批評道:"很多機場連吸煙室都不設,特別是飛機晚點了,乘客想吸根煙,結果機場連吸煙室都沒有。"這個帖子迅速在網上傳播,引來上千條評論,形成了一場關于機場服務設施的熱烈討論。
點開評論區,有人分享了一個有意思的發現:"全世界估計只有我們國家的機場是不讓帶打火機的。"甚至有人指出:"中國基層有兩大主義害人不淺,一是形式主義,二是極端主義!"這場爭論迅速從單純的吸煙室設置,延伸到了對機場服務理念的深層思考。
一、一個吸煙室引發的思考
說起機場吸煙室,不少經常出差的人都有話要說。"記得有一次在新加坡樟宜機場轉機,雖說新加坡管控煙草出了名的嚴,但人家機場里的吸煙室設計得還挺人性化。"一位商務人士這樣說道。確實,在全球許多知名機場,即便是在控煙嚴格的國家,也都在適當區域設置了吸煙室。
反觀國內,情況卻大不相同。不少機場不設吸煙室,而即便設有的機場,做法也不盡相同。有的完全禁止,有的只在國際候機廳設置,這種不統一的管理方式,讓國內機場的服務標準備受爭議。
二、服務與管理的兩難選擇
"機場首先是個服務機構,不是管理部門。"這句評論道出了問題的關鍵。現代機場的定位究竟是什么?是一個嚴格的管理場所,還是一個以服務為導向的公共空間?
有煙民認為:"戒煙應該遵循自愿原則,循序漸進,不能一刀切。機場只是服務機構,不是執法部門,也不是衛生宣傳教育部門。"但也有人持不同觀點:"雖然我是一個有三十多年煙齡的老煙民,但對于機場不設吸煙室,我還是贊同的,畢竟是公共場合。"
三、各地機場的不同選擇
面對這個難題,國內各大機場的做法可謂五花八門。廣州白云機場設有吸煙室,成都天府機場則選擇在露天花園區域設置帶雨棚的吸煙區。鄂爾多斯機場采取了收費模式,"掃碼一塊錢"進入吸煙室,里面有電子點煙器,沒有座位,中間是個帶滅煙的垃圾桶。而天津機場的做法則讓煙民頗感無奈,"吸煙室說取消就取消,打火機出來時候領取處的箱子永遠都是空的"。
更有趣的是,有旅客發現一個有意思的現象:不少機場的國際候機區都設有吸煙室,而國內候機區卻沒有。這種"雙標"現象也引發了不少討論。
四、尋找更好的解決之道
面對吸煙室設置問題,不少網友提出了建設性的建議。"煙民的需求也應考慮,單設吸煙室既不妨礙不吸煙者,又顧及吸煙者的訴求,有何不可呢?"一位網友這樣說道。
確實,從各地機場的實踐來看,通過合理設計和規劃,完全可以在管理和服務之間找到平衡點。無論是露天吸煙區、收費吸煙室,還是其他創新做法,都顯示出了解決問題的可能性。
五、管理與服務如何兼得?
"既然賣煙抽煙稅,就應該給于方便,只要不妨礙他人就行!"這種平衡各方訴求的建議,獲得了不少認同。正如管理大師彼得·德魯克所說:"有效的管理源自尊重個人的個性、尊嚴。"從國外機場的經驗來看,即使是在控煙嚴格的國家,機場作為服務性場所,也都在盡可能地平衡管控與服務。
關鍵是要摒棄"一刀切"的簡單化做法,用更靈活、更人性化的方式來處理各種需求的平衡。畢竟,一個真正優秀的機場,應該能讓每一位旅客都感受到:"這里不只是一個中轉站,更是一個讓人感到舒適和被尊重的地方。"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