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2025年春運大幕開啟,民航、高鐵、客運都迎來了一年中最繁忙的日子。
2025年1月22日,“雋源文化”在今日頭條發布了一則對某些機場的批評,引發了網民強烈共鳴,上千條評論表示了對觀點的認同。
原文:
部分網友評論截圖:
?與此相對照的是,北京日報在2025年1月21日發布了一則“民航公安機關開展專項整治行動,‘機鬧’案事件同比降28%”的報道,報道說“記者21日從公安部獲悉,針對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吸煙、霸座、滋事等‘機鬧’問題,民航公安機關組織開展依法整治‘機鬧’維護航空安全秩序專項行動,‘機鬧’多發態勢得到有效遏制,相關案事件較專項行動前同比下降28%。”從這則報道中,我們可以看到,“吸煙問題”已成為“機鬧”的一個重要因素。
通過網絡搜索發現,近年來在飛機航行過程中吸煙導致航班延誤、被警方行政處罰的新聞報道屢見不鮮。
從2015年北京市開始實施“控煙條例”后,北京首都機場就把航站樓內的14個吸煙室全部關閉,隨后陸續在室外開設5處吸煙區,引導煙民到遠離出入口、旅客較少的區域吸煙,給許多吸煙的乘客帶來不便。不少煙民反映,就是因為國內許多機場沒有吸煙區,不得不選擇了放棄飛機的出行,如果不趕時間甚至寧愿自駕出行。因為對一個老煙民來說,在機場需要提前排隊兩個小時進去,然后又沒地方抽煙,飛機若再有延誤的情況,簡直就是活受罪。
而據網友的反饋,一些國際機場,包括香港機場甚至很多穆斯林國家的機場和日本的新干線,都是設置吸煙區的。許多人都提到日本,日本幾乎所有機場都有吸煙室,高鐵上也有吸煙室,大型超市也設置了吸煙室,但大街上和一些公共區域反而沒人抽煙。中國絕大多數機場不設置甚至取消了吸煙室,一些大型商超也被迫取消了吸煙室,但在大街上和一些公共場所反倒有隨處吸煙的現象。
一方面是原有的吸煙區被關停,一方面是吸煙乘客煙癮難耐以身試險,“機鬧”事件屢打不絕。這不得不讓人再次思考——不設置甚至取消吸煙室的做法到底維護了誰的利益?
如果說維護了非吸煙者的利益,但因此產生的“機鬧”問題是不是也損害了包括非吸煙者在內的更多人的利益呢?
有人說,從保護非煙者的利益到損害煙民的利益, 中國的控煙從一個極端走向了另一個極端。這種說法或許有所過激。但中國龐大的吸煙群體確實是一個值得重視的社會問題,機場作為一個服務型場所,而不是一個戒煙場地,應該考慮煙民群體的需要,設置或保留部分吸煙室,是人性化服務的體現,尤其在飛機晚點等特殊情況下,可舒緩煙民焦慮情緒。
如今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飛機出行成為越來越多的人出門辦事的一個重要選擇,機場也應該與時俱進,實行更為人性化的服務與管理,不能圖方便把“控煙”當“禁煙”來搞,“一禁了之”只會“按下葫蘆浮起瓢”,增加這樣那樣危害性更大的“機鬧”問題。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