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海對市民邊走路邊吸煙的行為出手了”,并迅速登上熱搜,不少網友呼吁希望更多的城市也能在控煙上跟進上海的步伐。
自2010年《上海市公共場所控制吸煙條例》實施以來,上海作為國內控煙立法的先行者,通過不斷完善的法規體系和創新治理模式,逐步構建起“無煙城市”的標桿。截至2025年,上海市成人吸煙率已從2010年的27%降至19.2%,控煙成效顯著。然而,隨著室內吸煙行為得到有效遏制,“游煙”問題逐漸成為新的治理焦點,上海以問題為導向,再次以精細化、人性化的治理模式回應公眾訴求。
從數據看控煙成效:挑戰與突破并存
上海的控煙成果體現在多個層面。根據2024年發布的《上海市公共場所控煙狀況》白皮書,全市法定禁煙場所的違規吸煙發生率已從立法前的37.5%降至12.4%,市民對室內全面禁煙的支持率高達98%。然而,成人二手煙暴露率仍達47.6%,其中“游煙”是主要來源。2024年一項覆蓋萬人的調查顯示,近六成市民每周至少遭遇三次游煙,超九成市民對此表示反感,認為其危害健康、影響市容,并存在煙蒂亂扔引發的安全隱患。
值得關注的是,“游煙”高發場所集中在人流密集區域:室外排隊區(如景區、餐飲店)、人行道、公交車站、學校及醫院門口等。這些區域因人員流動性強、監管難度大,成為控煙治理的“硬骨頭”。
治理升級:從“三部曲”到網紅地標試點
為應對新挑戰,上海于2023年提出“控煙行動三部曲”——室內全面禁煙、室外不吸游煙、吸煙請看標識。2025年3月,上海進一步在室內8個網紅地標啟動“游煙治理示范行動”。
具體措施包括:
疏堵結合:在人流密集區域增設禁煙標識和宣傳展板,同時規范設置吸煙點并標注引導標識,例如今潮8弄撤除商戶外擺煙灰缸,在地鐵口增設提示牌。
多部門聯動:文旅、城管、衛健、街道等部門協同,形成“巡查+勸阻+執法”的全天候監管模式。例如,物業安保人員在吸煙高發點輪崗值守,志愿者動態補位勸導。
科技賦能:部分區域試點“吸煙地圖”,通過數字化手段引導吸煙者至指定區域,減少對非吸煙者的影響。
公眾參與:從“沉默忍受”到“共建共治”
上海控煙的成功離不開公眾意識的轉變。調查顯示,超六成市民支持通過立法管控游煙,并呼吁加強宣傳倡導。2024年的“控煙問卷”覆蓋靜安區14大類公共場所,通過市民反饋優化政策設計,形成“相關部門主導、社會參與”的治理格局。
與此同時,社會對二手煙危害的認知顯著提升。數據顯示,中國約7.4億非吸煙者遭受二手煙暴露。上海通過公益廣告、社區宣講等方式普及科學知識,推動“拒絕游煙”成為市民共識。
難點與未來:立法細化與全國推廣
盡管成效顯著,游煙治理仍面臨三大挑戰:流動性強導致執法難、部分煙民文明意識不足、跨部門協同需強化。例如,勸阻吸煙常引發沖突,如“飯店勸阻反被懟”等事件頻上熱搜,暴露了法規執行中的盲區。
對此,專家建議:
完善立法:將學校、醫院周邊等特定室外區域納入禁煙范圍,明確處罰標準;
強化執法:2024年上海已對888家違規單位開出216萬元罰單,未來需進一步提升執法頻次與力度;
全國推廣:上海模式為其他城市提供借鑒,網友呼吁“控煙三部曲”應成全國標準。
上海的控煙歷程,不僅是立法與執法的勝利,更是城市文明與公眾健康意識的雙重提升。從室內到室外,從“禁”到“導”,上海以問題為導向的創新治理,為各地城市提供了“疏堵結合”的范本。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