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上海的室內控煙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在街頭巷尾、地鐵口、商場周邊,仍能看到不少人邊走邊吸煙,煙霧隨空氣流動擴散,行人被動吸入二手煙,健康受到影響。研究表明,吸煙者在戶外行走時,周圍10米范圍內的PM2.5濃度會明顯升高,對公共環境和市民健康構成威脅。
上海作為國際大都市,近年來外國游客數量持續增長,“游煙”問題與上海的國際化形象并不相符。相比之下,新加坡、東京等城市已通過設立吸煙亭、罰款等措施,有效減少煙霧擴散。而在上海,當前吸煙率仍在19%左右,加強控煙不僅有助于提升市民健康水平,也能展現這座城市在公共治理方面的先進性。
2024年,上海市愛衛辦、市健康促進中心等九部門聯合發布了《關于進一步加強室外二手煙控制、推進無煙健康環境建設的通知》,提出加強室外控煙,但政策的宣傳和落實仍不到位,許多市民對具體規定不夠了解,影響了執行效果。要讓這項政策真正落地,需要在宣傳、設施配套和監管等方面進一步加強。
在宣傳方面,建議充分利用地鐵、公交、機場、火車站等交通樞紐的電子屏播放控煙公益廣告,并在入境通道發放多語言版《上海控煙指南》,標注室外禁煙區域,讓外來游客盡快熟悉上海的控煙規定。同時,借助社交平臺推出“無煙上海”話題,以短視頻形式展示“游煙”危害,提高公眾規則意識。
在學校門口,接送孩子的家長中吸煙的現象普遍,數十人聚集時產生的二手煙,讓每天進出校園的孩子們無法避免地暴露其中。針對校園周邊的控煙問題,學校還可加強家校聯動,推廣“校門口禁煙”倡議,并安排勸導員在上下學高峰期進行干預。
在設施配套方面,應優化設施布局。在商業區、景區、醫院等人員密集區域200米外建設吸煙亭,配備煙蒂收集裝置,借鑒新加坡“吸煙角”模式,把二手煙控制在一定范圍內,在不影響非吸煙者的前提下,為吸煙者提供合理場所,并在吸煙角設置吸煙危害健康的文字、圖形警示、戒煙服務信息。如吸煙點設置不規范,應依照條例進行處罰。
同時,可開發“上海吸煙點地圖”小程序,標注全市可用吸煙區,引導吸煙者主動遠離禁煙區域。在南京路步行街、外灘、陸家嘴等重點區域試點“無煙街道”,實行全時段禁煙,并通過地面禁煙標識、語音提示系統等方式提醒市民自覺遵守。
在治理層面,《上海市公共場所控制吸煙條例》規定,幼兒園、中小學校、少年宮、醫院、體育場館、演出場地、文物保護單位,還有人群聚集的公共交通工具等候區域等公共場所的室外區域禁止吸煙。市民在這些“敏感區域”發現“游煙”,可以撥打12345熱線進行舉報。我認為,要養成治理“游煙”的氛圍,在法規已明確的禁止區域嚴格執法也不可少。建議在“游煙”高發的地鐵口、學校門口等區域增設移動監控設備,參考電子眼闖紅燈抓拍等形式,利用AI識別技術自動抓拍吸煙行為,提高執法效率。同時,明確各部門職責,形成“巡查—取證—處罰—公示”的閉環管理。
按照《“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要全面推進控煙履約,加大控煙力度,運用價格、稅收、法律等手段提高控煙成效。打造無煙健康環境,不僅關乎市民健康,也關乎上海的城市形象。希望相關部門采取更有力的措施,讓“游煙”問題得到有效治理,讓上海成為更健康、更宜居的國際化都市。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