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Tobaccoreporter 近日報道,亞太煙草減害倡議聯盟(CAPHRA)呼吁馬來西亞政府在當前控煙立法進程中,避免對電子煙實施“適得其反的全面禁令”,并建議采取“風險比例監管”策略。
該組織指出,世界衛生組織(WHO)在全球控煙政策中持續忽視減害途徑,是導致可預防煙草相關死亡的重要原因。
CAPHRA此番表態正值《2024年公共健康控煙產品法案》(Act 852)推動下,馬來西亞部分州屬正在考慮收緊電子煙銷售管控,包括實施地方禁售與設定更嚴格的尼古丁含量上限。CAPHRA警告,這些舉措若不謹慎推進,在抑制合法渠道的同時推動黑市擴張,反而帶來更大公共健康風險。
CAPHRA進一步批評世界衛生組織未正視電子煙在吸煙者戒煙過程中的作用。數據顯示,盡管馬來西亞2023年非法煙草交易占據市場的55.3%,WHO卻預測該國吸煙率將在2025年上升至30%,而采納減害政策的瑞典,其吸煙率已降至5%。
CAPHRA及相關人士強調,監管電子煙的關鍵不在于全面禁止,而在于制定合理、可執行的管理框架,使減害產品在控煙政策中扮演積極角色,同時防范非法市場擴張和公共健康隱患的上升。
據其官網介紹,亞太煙草危害減少倡導者聯盟 (CAPHRA) 是由煙草危害減少倡導者及其各自在亞太地區的組織組成的聯盟。主要使命和目標是教育、倡導并維護成年替代尼古丁消費者獲取和使用減少煙草危害產品的權利。
2025中國雪茄(四川)博覽會暨第七屆“中國雪茄之都”全球推介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