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的春光灑滿大地,云南德宏隴川戶撒鄉蜿蜒平坦的環鄉公路兩側,開滿了金燦燦的油菜花,微風徐來,花映著水,泛著粼粼波光,襯托出一片生機和活力的景象。
3月19日至20日,恰逢阿昌族傳統的節日——阿露窩羅節,在這片油菜花旁邊的活動廣場上,戶撒保平村兩委帶著村產業合作社的村民們召開股份分紅大會,并且以鞏固脫貧成效,共謀鄉村振興為主題開展了一場熱鬧的討論,度過一個別樣的節日。
“從前年起,有了這片彩色水稻,為我們合作社每年創收二十八萬余元,給每家平均增加了至少五百元的收入。”村致富帶頭人余紹貴向大家介紹道。這是保平村合作社引進浙江大學彩色水稻品種種植增收的文旅項目。為了實現保平村產業轉型,穩定村民收入,實現如期脫貧,德宏州煙草積極幫助保平村兩委籌建產業合作社,尋找產業轉型途徑,轉變村民觀念,引進了稻花魚、彩色水稻、獼猴桃等優質項目,圓滿實現了全村脫貧出列。
保平村的脫貧成效,只是德宏州煙草在脫貧攻堅路上的一個縮影。
五年來,德宏州煙草積極響應黨中央、國務院號召,在省煙草、德宏州委、州政府的統一安排和部署下,認真貫徹落實中央脫貧攻堅部署,始終把脫貧攻堅作為一項重大的政治任務,多措并舉、精準發力,助推打贏脫貧攻堅戰。
昌鄉深處立新房
“依我看,如果沒有堅強的組織領導,這里就還是一片荒野光山,咱們就也只能住在那土坯茅房。”說到阿昌盤龍新村的建設,梁河久保橫路村黨支書趙雄剛自內心感嘆。2018年,在偏遠高山上,整齊劃一地矗立起一排排別致的阿昌庭院,盤龍新村的38戶村民,家家都住上了新房屋。從2015年開始,德宏州煙草就持續完善脫貧工作機制,在強化領導力上下功夫。堅持黨組班子直接管理、直接負責的工作機制,州縣兩級分別設置專職機構開展日常脫貧幫扶工作。在他們的努力下,政府配套+煙草幫扶+戶主自籌的多方建設方式規范順利運轉,使人居環境改善、基礎設施及公共設施建設等各個項目建設得以持續打造、順利實施,形成煙草與地方政府配套幫扶的政策合力,助推各項幫扶措施落地。
項目落實顯擔當
在具體幫扶過程中,德宏州煙草把執行力貫穿到了幫扶全過程。駐村工作,是脫貧攻堅工作的落腳點,為此,州煙草選派了一批又一批政治素質好、工作作風實、綜合能力強的骨干人員作為駐村工作隊員全脫產投入到脫貧攻堅工作中。“他們啊,平時就看到山上山下跑來跑去,跑著跑著,我們的生活就變樣了。”村民們總是這樣評價駐村工作隊員。按照有計劃、有資金、有項目的工作要求,工作隊員承接著政策與落實的橋梁作用,制定計劃、精準施策、安排項目、落實資金,還要扎實監督指導,工作一件也不能落。“說是每個月可以休息幾天,但很難見他回來,他呀,已經把村里當成自己家里了。”駐村隊員李繼唐的愛人說。吃住在村,服從管理,廉潔自律,五年來,這樣一群工作隊員駐村時間年均超過300天,扎扎實實幫助貧困戶解決發展生產、增加收入等方面的實際困難和問題,幫助實現脫貧致富。
管理創新強產業
脫貧攻堅,關鍵要解決的是自身發展動力和發展基礎的問題。為此,德宏州煙草充分發揮脫貧攻堅中的創新力作用,以“拋磚引玉”的種植養殖補貼方式調動困難群眾積極發展生產,以技術培訓等方式幫助提高種植養殖技能,自2015年開展脫貧攻堅以來,除了積極爭取烤煙計劃進行產業幫扶外,依托產業合作社,創新發展了茶葉、甘蔗、獼猴桃、生豬、黃牛、稻田魚、鄉村農家樂等多個非煙產業。并且,為持續增強幫扶產業發展基礎,發揮行業優勢,積極在行業內外開展市場推廣,積極為扶貧掛鉤點農特產品線上線下銷售提供平臺,走消費扶貧的道路,以購推扶,幫助解決 “種了不愁賣”的問題。
至2020年,德宏州煙草在產業幫扶、教育幫扶、人居環境提升改造、基礎設施和公共設施建設等方面共投入資金490.6萬元,推動消費扶貧48萬元,累計派出21名駐村干部,累計幫助128戶計519人實現脫貧,結對幫扶的5個行政村全部脫貧出列,順利完成脫貧攻堅工作目標任務。
“今年,我們遵守國家疫情防控的要求,沒有組織節日慶祝活動,但是,通過總結今天、謀劃發展來慶祝節日,同樣顯得意義非凡。”會上,保平村的駐村第一書記翟偉激動地說。下一步,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關鍵在于脫貧產業的鞏固、轉型和發展。“今年,大家都商量好了,我們保平村在繼續拓展彩色水稻文旅項目的同時,要加大土地流轉,發展職業農民,還要搞好直播帶貨,把我們村合作社發展得越來越壯大。”村委會書記余紹富介紹說。隨著鄉村振興事業的開始,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斗的起點。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