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彌勒市采花山村有點“牛”:60多戶人家,有十幾戶在彌勒市區買了房子,而且都是清一色的新房。
為啥這么“牛”?
“靠種烤煙唄!吃的、穿的、用的、住的,哪樣都離不開這棵煙。”采花山村村民郭維忠年少時家庭條件雖在村里排得上號,但雜糧飯也吃到了上世紀90年代初。
村里種烤煙的歷史不短。包產到戶前,村里試種了幾十畝,卻因管理不當而失敗。后有村民零星種植,因為經驗不足,且無法實現煙田集中連片,效益也不理想。
村里也試過其他產業,結果總是“白忙活”。
守著好田地,過著苦日子,咋辦?
“集中種烤煙!”2006年,在當地煙草部門的幫助下,郭維忠和鄉親們開始集中種植烤煙。
煙葉多了,老式烤房無法滿足烘烤需求,烘烤損失率居高不下。2008年,彌勒市煙草專賣局(分公司)到村里推廣先進的臥式密集烤房,烘烤損失率降至合理區間,鄉親們的種煙收入又多了一個保障。
同村的周貴華一家,此前吃飯是個大問題。
因為窮,家里9口人經常吃了上頓愁下頓。1995年臘月,周貴華家里的糧食所剩無幾,想到信用社貸款600元買吃的,可拿不出什么作抵押,無奈只能放棄。他到大姨家借糧,坐到夜里12點都不好意思開口。大姨納悶:“娃,有事你說話。”周貴華紅著臉說:“家里揭不開鍋了,找你借幾袋玉米。”周貴華家最窮的時候,連兩節電池都買不起。
2010年,周貴華家的種煙面積超過了10畝;去年種下的20畝烤煙,為他帶來近11萬元的收入。
缸中有米,手中有錢,村里鄉親的生活發生了質變。
“要是高速公路在我們村開個口就好了,20多分鐘就能到城里的家。”周貴華笑言,去年6月他在彌勒市區買了一套電梯房,“今年春節,一家子就在城里過年!”
郭維忠在彌勒市區買房的時間比周貴華早一年。除了這套新房,郭維忠在村里還有兩幢房子,加起來,三處房產的使用面積超過了1000平方米。
采花山村60多戶人家,只有幾戶沒有種植烤煙。2017年至2020年,全村種煙收入達1186.85萬元。
種下“金葉子”,收獲好日子。沐浴著新時代的春風,依靠種植烤煙,這個昔日窮字打頭的小山村,如今采得一籃幸福花。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