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葉大田長勢良好,趙之逵(右)和煙農喜笑顏開。?趙之逵供圖
我是云南省玉溪市紅塔區小石橋彝族鄉小石橋村委會的駐村干部。2018年對我來說,是人生中不平凡的一年。受組織委派,我來到離城區近30公里的山鄉,駐村開展脫貧攻堅工作。小石橋鄉平均海拔2000米以上,是高寒貧困地區。煙葉是小石橋鄉的主要產業,也是貧困戶脫貧致富的主要經濟來源。
早在2004年我就和煙葉工作結下了不解之緣。當時,我在玉溪市工商銀行工作,按照玉溪市委統一部署,我們單位負責聯系紅塔區研和鎮的煙葉生產工作。入村后,從動員會、育苗、移栽、收烤、交煙,我們關注并參與了每一個環節,圓滿完成了工作任務,我本人被紅塔區委區政府評為年度煙葉生產先進工作者。
到小石橋駐村開展脫貧攻堅工作的次月,我們便趕上了小石橋鄉重要的煙田春耕工作。
從黨委政府、煙草部門,到村委會、村組、村民,全部干勁十足,因為,這是地方和老百姓大半年的經濟希望,尤其是煙草部門,投入了非常大的力量。
幾乎所有村民,清收完地里尚有余果的豌豆后,打田、理墑、移栽,忙得不亦樂乎。我們駐村工作隊隊員主動投入到老百姓特別是貧困戶的家庭生產中。
這個過程中,我們看到了黨委政府的決心,看到了老百姓的艱苦和信心,特別是當地煙草公司無論是下到田間親授栽種技術、查看煙葉長勢和病蟲害,還是多措并舉切實保障煙農利益,我看到了他們在抓好煙葉支柱產業、幫助鄉親們脫貧致富的工作中所付出的努力、責任心和愛心。
這些所見和參與,激發了我的創作激情。駐守煙區三年多來,親眼看到煙技員手把手教煙農們科學種煙、煙草公司走村串戶全心全意為煙農服務、煙農們逐漸脫貧致富……我把行走在脫貧攻堅路上的感悟,寫成了《云煙》《張云燕的煙田》《中秋烤煙香》《給煙花評個獎》等900多首充滿泥土芬芳的鄉村詩篇。2020年5月,中國作家協會《詩刊》社公眾號和旗下的中國詩歌網在“奮斗在扶貧第一線的詩人”專欄,推發了我的14首反映山鄉百姓煙葉生產等方面的正能量詩歌。
行吟在煙田、山間,我創作的詩歌走出了山鄉,走出了云南,2021年4月走到了中國共產黨一大會址——浙江嘉興南湖。4月28日至30日,我非常榮幸地受《詩刊》社邀請,來到了嘉興南湖邊,參加了“百年路新征程”喜迎建黨100周年紅船詩歌活動。
詩人、學者們登上煙雨樓,參觀南湖革命紀念館,開展了“我為紅船讀首詩”、“紅船精神”研討會等活動。
在“紅船精神”研討會上,詩人、學者們重溫了“紅船精神”的精神實質和時代價值,探討并堅定了新時代詩歌文學創作的主流方向。
在交流發言中,我談到了新時代詩人的作為與擔當:我們有幸趕上這個偉大的時代,寫什么?為什么而寫?這個準則很重要。當下中國正值盛世,偉大的中國共產黨帶領全中國人民克服了重重困難,走出了貧困,過上了幸福安穩的生活。作為詩人,要身懷家國,謳歌新時代、書寫新生活,為人民提供正能量的精神食糧,這就是我們的作為和擔當。
我為此次活動賦寫的組詩《詩讀紅船》,入選了《光明日報》、中國詩詞學會、中國作家協會《詩刊》社共同編選的“百年芳華丹心向黨”詩歌集。
紅船詩歌活動雖已結束,但“紅船精神”之“開天辟地、敢為人先的首創精神”“堅定理想、百折不撓的奮斗精神”“立黨為公、忠誠為民的奉獻精神”,強烈地震撼著我。
在今年的玉溪市煙葉生產工作會議上,玉溪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始終堅持煙草支柱產業地位不動搖”的工作方針,并強調,要把穩住煙葉基本盤作為應變局、開新局的首要任務,切實打牢“穩”的基礎,積極尋求“進”的突破,堅定信心、凝心聚力、持之以恒抓好煙葉生產工作。
在煙葉小苗移栽到地、科學管護的關鍵時期,煙農們按照煙技員所授,正在煙田中“破大口、高填土”,作為一名行走在云煙之鄉的扶貧干部、云南省科技特派員,學習紅船精神,把紅船精神的精髓貫穿工作的方方面面,幫助村民繼續增收,鞏固脫貧成果,是我責無旁貸的責任。
同時,我將充分汲取煙區豐富的創作素材,總結在支農助農、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助力鄉村振興工作中的好做法、好經驗,寫出更多更好謳歌山鄉發展和煙區煙農追求美好生活的作品。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