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秋日,嗅著清甜香潤的氣息,云南綠色生態煙葉發展研究會近日走進云南紅河和文山煙區,探尋云南煙草商業系統如何開啟煙葉生產數字化轉型的新路子。
“數字”來幫忙,種煙更輕松。為促進現代信息網絡技術與煙葉產業發展深度融合,近年來,云南省煙草專賣局(公司)構建了覆蓋煙葉全產業鏈的生產經營一體化運行平臺——“一部手機種好煙”,旨在通過數字化的融入改造提升傳統煙葉生產,以“互聯網+”提升服務煙農質量、提高煙葉生產質量,實現煙葉生產數字化轉型,以數字賦能推動煙葉生產高質量發展,助力鄉村振興。
“云南煙草商業系統‘一部手機種好煙’創新之路”系列報道分上、中、下三期刊發,此為第一期。
圍繞國家“十四五”規劃,加快產業數字化轉型,推動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已成為各行各業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戰略舉措。2021年全國煙草工作電視電話會議提出,要提升生產制造現代化水平,培育以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為主要特征的新型生產方式。云南省煙草專賣局(公司)全力落實相關工作要求,積極推動煙葉生產數字化轉型。
因數而智 蓄力如張弓
數字化轉型是一個嶄新的命題。過去的十余年,煙草行業在信息化建設過程中已經積累了大量數據。如何構建從流程驅動到數據驅動、從數據洞察到數據智能的煙草企業創新體系,是一次極具挑戰性的變革。
從信息化到數字化再到智能化,以“數據+智能”的數智化推進煙草企業從流程驅動轉向數據驅動,為行業的數字化轉型輸送數智創新驅動力,這是新的起點,也是必行之路。在深刻認識數字化轉型的基礎上,化繁為簡,通過“一部手機種好煙”,“穩定核心煙區、穩定煙農隊伍、穩定煙葉質量”的發展思路在云南省局(公司)決策層成為共識。
2020年8月,云南省局(公司)把握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融合發展契機,與中國工程院院士趙春江及其團隊密切合作,促成國家農業信息化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云南煙草創新基地暨國家農業智能裝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云南煙草創新基地(簡稱“雙創新”基地)在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彌勒市成立,以此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技術與煙草產業融合創新、協同增效,助推云南煙葉生產高質量發展。
云南省局(公司)“雙創新”基地重點在煙葉生產數字化轉型、煙葉生產全程機械化裝備研發與智能化升級方面發力。得益于全國首個智慧煙草“雙創新”基地,紅河州煙草專賣局(公司)在行業率先進行核心煙區智慧管理。
參觀人員在紅河州局(公司)智慧煙草農業“雙創新”基地智慧煙草農業展廳體驗遠程煙田病害診斷系統。鄧楚瑜攝
化智為能 發力如放箭
紅河州,全國優質煙葉產區,煙葉“清甜香”風格別致,在歷史上曾因煙葉品質優異而被國務院授予“農業社會主義建設先進單位”榮譽稱號。前些年,受多種因素影響,這里一些重點煙區的發展遇到了瓶頸,面臨的問題亟待解決。
如何破局,使老煙區煥發新生機?紅河州局(公司)定下了“重振紅河煙葉雄風,爭當云南煙草商業系統高質量發展排頭兵”的目標。他們認為,唯有堅持“生態決定特色、品種彰顯特色、技術保障特色”,才有出路;唯有堅持科技賦能,才能破解痛點;唯有創新全程機械化煙葉生產方式、一站式煙農專業化服務模式、“種采烤回分收打調”全流程一體化生產收購管理體系,才能穩住煙農;唯有加快智慧煙草農業建設,優化煙區布局,推動“好田好地種好煙”,為智慧煙草農業注入新活力,才能實現煙葉生產高質量發展。
土地是基本的生產要素。自2018年起,在當地政府的支持下,紅河州局(公司)下屬的紅河弘毅農業發展有限責任公司以“集零為整”的方式在彌勒市虹溪鎮流轉土地5430畝,集中經營30年,發展以煙為主的多元化產業,并試點開發集煙葉生產專業化服務、煙葉生產技術指導服務、農業產業專業化服務三個功能模塊于一體的“一站式煙農服務平臺”App。在此基礎上,紅河州局(公司)推行管理網格化、全程機械化、“種采烤回分收打調”一體化組織模式,煙葉生產畝均用工量降低到20個以內。配套開展的農機專業遠程監測、新型水肥一體化、天空地一體化農情監測、智能烘烤等系統,支撐實現綜合體內煙葉生產全程信息化管理。
由此,在紅河州,以煙葉為主多元產業協同互補的現代農業產業體系帶動煙農增收走上了快車道。
紅河州局(公司)智慧煙草農業“雙創新”基地智能分級機。姚建明攝
數據驅動 老煙區煥發新活力
3年前,虹溪鎮白云村村民王樹友將自家的土地撂荒,加入外出務工大軍。而今,他站在煙田里,可以熟練地使用“一站式煙農服務平臺”App——煙苗出現病蟲害,直接在App里尋求技術幫助;需要購買化肥,在App商城直接下單……他在家門口實現了增收致富。
在歷時十余年與中科院合作推進3S遙感技術綜合應用的基礎上,紅河州局(公司)以實現土地流轉精細化、網格化管理為目標,繪制了全州130萬畝核心煙區“一張圖”。通過煙區規劃、煙田種植遙感監測與非煙作物遙感監測,實現核心煙區占比分析,煙區海拔、坡度、破碎度分析,煙后作物與煙田重合度分析,以及輪作作物分析。
比如,3S遙感技術對核心煙區的監測能直觀地投射在多媒體大屏上,有利于轉變傳統的零星分散種植管理模式,方便及時掌握煙區動態。
依托煙草農業大數據平臺,紅河州局(公司)開發出煙葉生產網格化動態管理系統,以州、縣、鄉、村四個行政維度和州局(公司)、縣局(分公司)、煙站、片區四個維度,劃分煙葉生產網格化管理責任,同時搭建起煙葉綠色生產智能監管平臺,實現監測數據現場分析、反饋。以智慧煙區管理為主軸,2020年紅河州流轉核心煙區土地10.68萬畝,全州核心煙區種煙比例由2017年的31.1%提高到50.83%,煙田連片地塊數從12.9萬片減少到6萬片。
煙葉生產網格化動態管理系統是推進煙葉生產全程機械化、智能化的一個環節。今年春天,在虹溪煙區,技術人員對停在田里的一輛加深松翻犁具拖拉機進行調試后開始作業,在設備的監測下,拖拉機作業軌跡在后臺形成圖像,直觀地顯示出作業數量與質量。改進研發的旋耕起壟打塘計數設備還增加了計塘功能,可以助力煙葉生產管理精準決策。
紅河州局(公司)智慧煙草農業“雙創新”基地智能分級操作現場。姚建明攝
此外,吸收借鑒互聯網經濟新業態、新模式,紅河州局(公司)探索實施需求與服務一鍵式智能匹配模式,依托補貼、金融、保險資金鏈,打造以專業服務、技術指導、惠農服務三個功能模塊為主的“一站式煙農服務平臺”App。
通過匯聚煙葉生產過程中的生產環境監測數據、生產過程數據、煙葉質量數據、收購與儲運調撥數據等,紅河州局(公司)打通煙葉生產質量追溯數據鏈條,實現煙葉生產質量追溯。依據網格區域劃分,紅河州局(公司)通過技術手段對網格單元生產信息進行全程記錄,并以二維碼的形式呈現,而后,煙葉生產的全程信息都會隨二維碼流轉到煙草工業企業。
為穩定煙葉質量,紅河州局(公司)積極探索適合云南乃至全國煙葉生產經營的全程數據采集、生產動態管理與全程質量追溯體系全覆蓋管理模式。質量追溯系統探索研究煙葉生產全程動態管理模型,以復雜種植條件下煙葉質量調優為目標,將決定煙葉生產質量的天、地、人因素進行量化,實現煙葉生產管理體系、技術標準、服務標準等按需實現動態化、精細化、差異化調整,快速應對煙區局部不利天氣、病蟲災情、煙農種植水平差異等因素對煙葉質量的不利影響,最大限度確保煙葉質量穩定。
近日,在虹溪鎮汪塘村3000余畝連片種植的煙葉地塊旁,種植花卉的土地上盛開著鮮艷的花朵。花卉種植是當地煙區產業綜合體中的一個產業,每到花期,大片大片爭奇斗艷的花朵分外美麗,吸引了大批游客。
2020年1月16日,彌勒市獲得“云南首屆最具影響力煙區”第一名。智慧煙草農業“雙創新”基地落戶彌勒市以來,當地核心煙區已經實現了智慧管理、煙葉生產網格化動態管理、一站式煙農服務、煙葉質量追溯“四個大數據場景”應用,在農機作業質量遠程監測、無人機精準植保、煙葉自動分定級、煙葉智能打包機等智能裝備研發應用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果。
紅河州彌勒市虹溪鎮高標準煙田建設汪塘片區。姚建明攝
延伸閱讀
集成整合科研力量?
研究綠色生態煙葉
云南綠色生態煙葉發展研究會成立于2012年9月,與云南省煙草農業科學研究院、云南省煙草學會合署辦公,研究人員由云南省煙草專賣局(公司)相關處室、省內各煙區生產單位、煙草科研部門和煙草農業專家學者組成。云南綠色生態煙葉發展研究會依托省煙草學會“科技工作者之家”平臺和《云南煙草》雜志,借云南煙草商業科技體制改革契機,以科技領軍人物及技術骨干為主要力量,立足綠色、突出生態、強調發展、做實研究,切實把綠色煙葉生態發展研究工作進一步推向深入和專業化。今年以來,云南綠色生態煙葉發展研究會圍繞云南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全產業鏈重塑云南卷煙工業新優勢”要求,認真貫徹國家煙草專賣局相關精神要求,與云南省局(公司)煙葉管理處、科技處和云南省煙草農業科學研究院密切合作,組織優秀的科研工作者對數字煙草建設、智慧煙草農業、雪茄煙葉生產推廣、STP項目推廣運用等科研工作開展了深度調研,形成多篇調研報告和通訊報道,為云南省局(公司)煙葉工作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有益的決策參考,云南綠色生態煙葉發展研究會工作也進入了一個更加專業的全新時期。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