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了解,有些地方對煙稈要么一燒了之,要么棄之不理,要么直接還田。但煙稈中寄生大量病菌,這樣做不僅容易傳播黑脛病、炭疽病、青桔病等病害,也會造成資源浪費和煙田污染,成為影響煙葉生產可持續發展的一顆“隱形炸彈”。那么,如何變廢為寶,合理利用煙稈呢??
清除煙稈的時間越早越好,當煙葉采收后應立即開始清除。這樣做可以減少土壤的養分消耗,因為煙葉采收后,煙根仍能繼續生長,如不及時將煙稈徹底清除,有時煙稈會長出新的煙茬,消耗土壤中的養分,不利于保持土壤肥力。另一方面,在煙稈、煙根尚存活時清理,煙根比較容易拔出,殘留在土壤中的煙根相對較少,可減少病害傳播。 清除煙稈的關鍵是避免煙根殘留在土壤中。清理時要連蔸帶根挖除煙稈,包括清除田間煙花、煙杈、腐爛腳葉等煙株殘體及四周雜草。
一般來說,比較有效的辦法是:順著煙墑,在煙株根系兩邊各用犁具犁一下。這樣一來,煙株根系的兩側就基本暴露出來了,再用鋤頭輕輕一刨,很容易就刨出來了。另外,拔除的煙稈應及時運出煙田,按村組或煙田片區集中堆放,曬干后銷毀,并施用生石灰進行消毒。嚴禁將煙稈堆放在畜圈、廁所以及水塘等水源之內或周圍,防止來年育苗用水、澆灌用水和農家肥被污染。各煙區應對煙桿等煙株殘體的清理情況進行建檔管理,聯合鄉、村力量對當地煙桿清理檢查驗收,在規定時間內未清除的,要立即通知該煙農整改,合力推進煙稈清除工作,保護我們賴以生存的土地。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