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為穩固煙葉發展基礎、持續提升供給質量,近年來,全國各煙葉主產區持續探索、努力擔當,積極推動“煙葉+多元產業”發展,抓實產業綜合體建設,構建起“穩煙區、穩煙田、穩煙農、穩收益”的長效發展機制,努力走好“供需協調平衡、供給優質高效、產業融合發展”的煙葉高質量發展之路,為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促進鄉村振興貢獻力量。本期“煙草視點”聚焦云南、貴州、四川、重慶煙區以產業融合助力鄉村振興的探索和實踐。
云南煙區
念好“致富經” 打造新高地
杜星霖
每年七八月份,云南蒼山腳下,洱海岸邊,萬畝煙田成為當地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煙田旁,是大理白族自治州有著2000多年歷史的古生村和洱海生態廊道。村落里街巷整潔、溪水環繞、綠樹成蔭,古橋、古廟、古樹、古戲臺等歷史悠久。洱海生態廊道全長129公里,有超過790公頃的生態濕地和湖濱緩沖帶,是大理旅游產業發展的一張嶄新名片。
在這片旅游資源的集中地,萬畝煙田發揮了重要作用——每年農閑或輪作時,煙農們會種上五彩斑斕的七彩水稻和彩色油菜,每到旅游旺季,數以十萬計的游客前來游玩。此外,大理州煙草專賣局(公司)還打造了九品香水蓮觀光旅游景區和生態養殖垂釣區,大大豐富了當地的旅游資源。
之所以選擇“煙葉+旅游”的農業生產、觀光發展模式,是基于云南豐富的旅游資源和地方發展實際的需要。
橫向上看,云南省地處西南邊陲,屬于高原地貌,各種氣候類型分布于此,既有熱帶、亞熱帶的氣候景色,更有“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的“立體氣候”景象,旅游產業與煙葉種植都在云南經濟社會發展中有重要的地位。
縱向上看,在很長一段時間里,尤其是在脫貧攻堅過程中,煙葉種植發揮了重要作用;但伴隨著農業產業的多元化發展,煙葉種植的比較效益有所降低,在鄉村振興的大背景下,如何讓已經脫貧的煙農走上致富的道路,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
為此,云南煙區結合區域豐富的特色旅游資源,著力打造農業觀光旅游樣板,幫助煙農念好“致富經”,打造新高地。
在云南省煙草專賣局(公司)煙葉處負責人看來,借助云南豐富的旅游資源,打造“煙葉+”的田園觀景點,不僅具有巨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也是煙草行業主動融入鄉村振興戰略,積極助力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具體體現。
在保山市騰沖煙區,有一條讓人印象深刻的“跑道”——長達42.195公里的國際馬拉松紅色賽道蜿蜒曲折,橫穿煙區而過,從空中俯瞰,猶如一條鑲嵌了翡翠的項鏈。騰沖煙區以高黎貢山綠色優質生態煙葉生產示范區為核心,輻射騰沖市16個鄉鎮、146個村莊,發展了12.18萬畝煙葉。狹長的“黃金走廊”上,通過打造農業觀光區,一個個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村落典范逐漸形成。
在曲靖市羅平縣,每年油菜花盛開的時候,油菜花海、那色峰海等景色優美,吸引云南和周邊省份的游客前來觀光旅游。其中,油菜花海就是依托政府與煙草部門支持,通過種植煙后作物形成的農業觀光點。如今,羅平油菜花成為全云南知名度最高的油菜花海,當地堅持以煙葉產業為基礎,多種方式發展增收產業,多種渠道開辟增收路徑,形成了特色突出、資源高效配置的產業體系。
……
“煙葉產業收益穩定,這是第一個‘紅利’;煙后作物收益較高,這是第二個‘紅利’;農業觀光旅游業帶動了區域就業,同時又增加了煙農收益,這是第三個‘紅利’。”曲靖市政府煙辦主任羅峰介紹說,結合旅游資源的煙葉產業融合讓當地老百姓增收不少,也為助力地方鄉村振興提供了有效支撐。
家住舊屋基鄉的煙農王金成,2006年依靠種煙收入在村里建起了一棟三層小樓;2018年,他抓住當地政府大力發展旅游業、煙草部門搭建“煙葉+旅游”產業模式的契機,購置了一個院子和兩間磚房,開起了“農家樂”。
王金成給記者介紹說,在旅游旺季,最多的時候他每天要接待200名游客,僅農家樂一項,每年就可增收13萬元左右。
產業組合,層層遞進,煙農增收路線清晰。產業融合,環環相扣,地方增收邏輯明確。
“煙葉+旅游”,為云嶺高原的煙農開辟了一條特色鮮明的增收新路徑,打開了產業增效、煙農致富的一片新天地,也為助力鄉村振興貢獻了一份力量。
四川煙區
立足“產業鏈” 形成新格局
馮俊霞
走進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冕寧縣哈哈煙區產業綜合體,這里建有高效生態有機肥料廠、生物質燃料生產廠和煙田廢棄物回收加工處理等配套產業項目,實現了以煙葉生產帶動相關產業鏈發展。
高效生態有機肥料廠是采用“合作社+龍頭企業+煙農”模式建設成的。在這里,煙農以土地流轉的方式,統一將土地交給合作社,然后租給肥料廠使用,煙農得到土地流轉金;每生產1噸高效農家肥,合作社可分紅55元,每年預計收益110萬元以上;煙農可以在肥料廠打工賺錢,合作社年底再以分紅的形式給大家分紅,讓煙農得到“土地流轉+分紅+務工”的收益,形成了煙農“自家田里打工、自己村里上班”的新生產格局。
面對煙區轉移、煙農流失的客觀情況,煙葉產區各單位積極推動煙葉產業與多元產業融合發展,拓展煙農增收空間,這是穩固煙葉發展基礎、夯實煙草行業發展根基的現實需要,也是助力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推進鄉村振興的政治擔當。
四川煙區在穩定煙葉主業、保障特色優質煙葉供應的基礎上,積極推進多元產業融合發展,重點圍繞提高煙田復種指數,建設有機肥生產加工、生物質燃料生產、煙田廢棄物回收加工處理等配套產業項目,圍繞土地流轉、生產組織、渠道拓展等環節,開展煙葉與多元產業融合發展的實踐探索,深度參與和推動鄉村產業振興。
這其中,“產業鏈”的探索與延伸是關鍵。
四川煙區緊扣煙葉生產上下游,延伸產業發展鏈條,引導煙農和合作社建立、完善“煙葉秸稈生產有機肥—有機肥還田”“煙葉秸稈生產生物質燃料—生物質燃料烘烤煙葉—生物質燃料灰分還田”“煙田地膜回收—再利用生產煙用物資”等多條綠色循環發展產業鏈,實現了生產、加工、銷售一體化運營,將產業鏈增值收益留在煙區、留給煙農。
在鏈條的打造上,四川煙區立足煙葉、延伸產業,更加注重綠色循環發展理念,促進了煙葉生產與生態環境協調發展。通過施用有機肥,改善土壤環境,保護、培肥地力;開展廢舊地膜、廢舊漂盤、生物菌劑包裝物等煙葉大田污染物回收治理工作;推廣七星瓢蟲等綠色防控技術,既保障了煙葉質量安全,又保護了自然環境、提高了煙農收益,走出了一條質量內涵、特色發展、環境友好的發展之路。
與此同時,四川煙區依托中國農業科學院煙草研究所、西昌學院等科研院所的理論技術支撐,加大對品種改良、綠色防控、土壤保育、清潔烘烤、多元增收等的全方位科學研究。其中,涼山煙草科研團隊通過技術創新,成功研發高效腐熟菌劑,成功突破了有毒植物紫莖澤蘭脫毒難關,生產出符合國家安全標準的有機肥,實現了紫莖澤蘭的“變害為寶”。
在經營管理模式上,四川煙區采用“煙草行業+科研院所+龍頭公司+合作社”的發展模式,發揮各方優勢,激發主體活力,行業引導整體推進,科研院所提供技術支持,龍頭企業提供銷售渠道,合作社以土地及設備入股,有效匯集了多產業協調發展的合力,初步形成了“產銷緊密對接、村社聯合經營、專業服務支撐”的經營管理模式,有效推動了產業化經營。
經過一系列改革,四川煙區多元增收的運行體制不斷優化,逐步探索出穩定的運作模式,實現了種植規模穩定、土地資源穩定、收益機制穩定。通過流轉土地集中連片經營,他們有效提升了煙農從事“煙葉+多元產業”的生產積極性,建立了煙農“種植+租賃+務工+分紅”的收益機制,促進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民,確保煙農持續增收。
寫好鄉村振興這篇大文章,產業發展是關鍵。相信,在未來,各煙葉產區將依托煙草行業全產業鏈、供應鏈優勢,持續強化科技引領、創新組織方式,必定會為穩定就業、促進經濟社會發展貢獻更大的力量。
貴州煙區
聚焦“主旋律” 唱好“大合唱”
吳清海 梁永江
“從這里開始,就進入我們的花茂煙區產業綜合體了。”近日,出貴州遵義楓香高速收費站左轉,遵義市播州區煙草專賣局(分公司)煙葉生產股股長何小亞指著路邊的田地告訴記者。
2019年以來,遵義市煙草專賣局(公司)認真貫徹落實國家煙草專賣局、貴州省煙草專賣局(公司)決策部署,推動建設10個煙區產業綜合體,取得了良好的生態、經濟和綜合效益,初步走出了一條“以煙為主、多業融合”的煙區產業綜合體建設新路子。
花茂煙區產業綜合體是遵義市局(公司)2021年重點打造的綜合體之一,總建設面積10080畝,已建成5050畝,包括2000多畝煙葉、2000多畝水稻,還有各類成規模種植的蔬菜。
“在綜合體內,我們統一流轉土地,統一規劃種植,以煙為主,融合水稻、蔬菜、食用菌等多產業,畝均產值超過1.2萬元。”播州區局(分公司)局長、經理黃峰說。
土地是綜合體建設的核心問題。
有了土地,規模化生產、煙葉輪作才能進行。依托統籌規劃,綜合體可以對接更大的市場訂單,實現訂單生產。
在當地政府的支持下,遵義市局(公司)以全市規劃的110萬畝基本煙田為基礎,選擇自然生態適宜、風格特色明顯、耕作條件優越的宜煙壩區建設綜合體。
在實施綜合體建設的煙葉產區,普遍由“村委會+合作社+龍頭企業”牽頭建立了煙用土地流轉中心,按“鎮村協調、農民自愿、市場定價”原則,由村委會指導合作社統一流轉土地,支持產業綜合體建設。土地流轉期限均在10年以上,大部分為15年,有效確保了煙用土地的穩定。
以穩定的土地為基礎,當地煙草部門整合各方資源,加大投入,圍繞現代山地特色高效農業的要求開展基礎建設。
煙草部門投入資金開展生產基礎設施建設,完善烤房、育苗大棚、機耕道等基礎設施。這些設施,不僅可以用于煙葉生產,大農業生產同樣受益。
“育苗大棚不僅可以育煙苗,也可以育菜苗、辣椒苗;烤房不僅可以烤煙葉,也可以烘干大米、食用菌。”何小亞告訴記者。
在產業布局上,煙葉生產是綜合體建設的“主旋律”。綜合體內旱季作物首選煙葉,圍繞煙葉生產設計耕作制度。
站在鳳岡縣進化鎮臨江村產業大道上,進化鎮鎮長韓先軍指著路兩邊連片的土地告訴記者:“今年道路這邊種煙葉,另外一邊種水稻,明年就輪換過來了。”
除了煙葉外,各綜合體奏響“協奏曲”,產業融合唱好“多聲部”,引入與煙葉協調發展、互補高效的水稻、豆類、蔬菜等特色產業,形成了煙稻輪作、種養結合、煙蔬茬作等高效種植模式。
鄉村振興,發展產業是為了留住人,讓群眾就近就業務工。
圍繞“人”這個最重要的生產要素,遵義煙區產業綜合體建設著力培養種植主體和產業工人兩支隊伍,并通過多種模式讓群眾深度參與綜合體建設,讓當地群眾享受到綜合體建設的紅利。
在具體操作上,合作社將經營可分配盈余的60%作為農民的分紅資金,按照土地入股、勞務分紅等不同形式進行差異化分配。
“通過增效模式,我們希望農戶有更多的參與感,體現出農民的主體地位。”黃峰說。
在產業工人方面,合作社積極組織吸納社會閑散勞動力,成立產業工人勞務中心,定期組織技能培訓,配齊建強機耕、植保、育苗、烘烤等專業服務隊伍,為產業發展服務。
“我們將把綜合體建設作為助力鄉村振興的有效載體、作為助推農業現代化發展的示范引領,唱好‘大合唱’,努力實現百姓富、生態美、產業興。”遵義市局(公司)局長、經理陳勇說。
重慶煙區
搭建“新平臺” 興業又富農
張在杰 李正
重慶市巫溪縣地處大巴山東段南麓,渝、陜、鄂三省市接合部,素有“巴夔戶牖、秦楚咽喉”之稱,縣內群山連綿,煙葉是發展的支柱產業。
“近年來,我們認真貫徹落實重慶市煙草專賣局(公司)‘四煙’戰略,圍繞誰來種煙、在哪種煙、怎么種煙的問題進行深入調研,及時轉變觀念、創新思路,整合全縣優勢資源,全力打造煙區產業綜合體,引導煙農專業合作社建設農副產品銷售終端‘巫溪小店’,讓農產品走出大山、直通市場,讓農戶共享發展紅利。”巫溪縣煙草專賣局(分公司)局長、經理譚波說。
巫溪煙區產業綜合體位于河北中煙工業有限責任公司“鉆石—文峰”煙葉基地單元內,涉及核心煙田3000余畝、多元產業基地650畝、職業煙農52戶,集標準化煙葉收購點、育苗工場、烘烤設施、生物質燃燒顆粒加工廠、農家肥加工廠、“生態農莊”、新農村建設示范點等設施資源于一體。
自組建以來,“巫溪小店”立足脫貧一批群眾、完成一個使命,建設一批小店、樹立一個品牌,建設一個基地、扶持一批產業,完善一個平臺、打通一個通道,探索農產品產業化、商品化、品牌化發展之路。
余明富是塘坊鎮塘坊村黨支部書記,利用村里海拔低、地勢平、水田多的優勢,他帶領村民種植有機大米致富。可是,面對疫情,有機大米的銷路成了問題。
就在此時,巫溪縣局(分公司)將塘坊鎮納入煙區產業綜合體重點規劃區域,指導“巫溪小店”與塘坊村達成初步協議,把塘坊有機大米作為“巫溪小店”農產品區域公共品牌重點開發產品,統一包裝,統一標識,形成自主品牌,借助“巫溪小店”平臺拓寬銷售渠道。
去年,塘坊村種植有機大米450畝,產量達10萬公斤,實現收入100余萬元。
“巫溪小店”建成伊始主要是線下實體店,面對疫情,“巫溪小店”及時調整營銷策略,適應互聯網時代發展模式,登陸淘寶、微店、抖音、扶貧832、重慶市消費扶貧館等網絡營銷平臺,由線下轉戰線上,通過網絡直播、短視頻等新模式開辟農產品銷售新渠道。
2021年8月底,巫溪縣局(分公司)與浙江香溢商務科技有限公司開展合作洽談,9月2日,“巫溪小店”27種優質農產品正式登陸“香溢購”平臺銷售,并在“香溢好禮”公眾平臺開展推介。2021年9月10日,“巫溪小店”與石柱土家族自治縣蟻農網電商平臺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在市場拓展、品牌打造、營銷推廣等方面強強聯合,優勢互補,助力區域品牌發展壯大。
同時,巫溪縣局(分公司)聯合當地合作社,依托“巫溪小店”,借助渝魯消費幫扶政策,上游采取訂單生產方式,引導農戶統一生產、統一加工、統一包裝巫溪臘肉、干貨炒貨、雜糧面食、休閑食品、手工藝品、水果蔬菜等7大系列的特色農產品;下游積極參加渝交會、渝魯消費幫扶對接會,并在巫溪縣城、重慶電子職業技術學院設立直營店,形成產供銷、農工商學一體化的全產業鏈模式。
2020年,“巫溪小店”46種農副產品被有關部門認定為扶貧產品;小店產品在西部航空航班上銷售、登上央視財經頻道“鴻洋”組合直播間;“巫溪小店”直播帶貨志愿者團隊獲重慶市團市委“山茶花”脫貧攻堅志愿者“網絡帶貨”比賽二等獎。“巫溪小店”2019年、2020年連續兩年被巫溪縣政府評為“十佳示范網店”。
自成立至今,“巫溪小店”累計銷售額突破2300萬元,通過收購農產品、分紅,讓229戶農戶得到了實惠,同時,還帶動34個本地鄉鎮企業、生產基地實現穩定發展,帶動130余人就近就業。
鄉村振興作為一項國家戰略,是全面的振興發展。“巫溪小店”作為縣政府授權的農產品區域公共品牌,正插上網絡翅膀,延展品牌價值,在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之路上越飛越高、越飛越遠。
云南羅平縣油菜花海。曲靖市局(公司)供圖
貴州遵義煙區在產業綜合體建設中著力培養種植主體和產業工人兩支隊伍,讓當地群眾享受到綜合體建設的紅利。圖為產業工人在煙田勞作。吳清海攝
近年來,四川涼山煙區采取苦蕎麥與煙葉輪作的模式,助力煙農增收致富。圖為西昌正中食品公司苦蕎產品流水線加工車間。通訊員 周朋 特約通訊員 周國璐攝影報道
“巫溪小店”直播帶貨志愿者在直播帶貨。巫溪縣局(分公司)供圖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