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鹽源縣杉八窩村煙農馮鐘政認真查看育苗情況。 徐孟興攝
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鹽源縣平均海拔約2500米,從縣城向西南方向大概20公里是梅雨鎮杉八窩村。2月7日,在杉八窩村的育苗場里,記者看到了一派熱火朝天的景象——煙農馮鐘政帶著十幾個工人正在熟練地裝盤。
今年25歲的馮鐘政2021年通過土地流轉種了172畝煙葉,凈收入達45萬元。因為在煙葉種植方面起到了示范引領作用,他被選為2021年度涼山州先進煙農,并在去年涼山州煙葉工作會上作典型發言。今年,馮鐘政再接再厲,要種230畝煙葉。
這是記者第二次到杉八窩村采訪。2020年,記者曾到杉八窩村采訪煙草行業投入2560余萬元援建的三道溝水庫建成后給村民帶來的益處。當時,記者采訪的受益煙農張朋云正是馮鐘政的岳父。
2016年,三道溝水庫建成之后,輻射灌溉面積達4.8萬畝,其中新增灌溉面積6000畝,使該區域規模種植煙葉、蘋果、花椒等經濟作物成為可能。
2018年,馮鐘政退伍后回鄉種植煙葉。“我們上一輩很多人種植煙葉,所以我對種煙有感情。我最看重的是煙葉生產的穩定性,采用訂單式生產,收益有保障。在進行土地流轉時,各級黨委政府會出面協調土地和租金;在種煙過程中,有煙技員全程指導,給予技術保障,這讓我對種煙特別有信心。”馮鐘政告訴記者他選擇種煙的原因。
“感謝政府和煙草部門為我們煙農在銀行爭取到低息貸款,幫我們解決資金投入的問題。去年我能順利承包172畝地種煙,多虧貸了10萬元錢,緩解了資金上的燃眉之急。”馮鐘政笑著說。
采訪時,馮鐘政不時起身查看指導工人育苗情況,再三叮囑:“苗好一半收,育苗工作馬虎不得。我們鹽源煙區采用棚中棚覆蓋保溫毯的方式育苗,太陽下山后必須給煙苗蓋上毯子。”
馮鐘政現在已經是種煙的行家里手,他說這都要感謝煙草部門的技術指導:“種煙是個技術活。從育苗到起壟、大田移栽、田間管理、病蟲害防治、打煙花煙杈,再到成熟采烤、分級等,每個環節都有煙技員手把手教學與指導。煙技員總是從我們煙農的角度出發,想方設法地幫我們節約成本、減少投入。比如,在育苗環節,煙草公司發明了剪葉器,這個工具就像弓一樣,一拉一放‘嗖’地一下一盤苗子就剪完了,省時省力還衛生;移栽后,煙草公司幫我們安裝滴灌一體化設施,水和肥料都通過管子輸送給煙苗,可以節省很多請工人的成本;煙葉成熟了,還有專業的烘烤隊伍幫我們采煙、烤煙、分級扎把,服務特別好。”
2018年馮鐘政剛開始種煙時,他就和朋友一起到會東縣學習種煙技術。2021年,馮鐘政花5萬元錢買了農家肥,花2.8萬元深翻土地,種出來的煙葉質量非常好。
“看到我的收成不錯,村里很多煙農也都開始使用農家肥、在冬季翻耕土地,煙葉品質有了很大提升。”馮鐘政說。
現在,馮鐘政家新建了三層樓房,購買了新轎車,但他并不滿足于此,他的夢想是帶領更多人致富。自2018年回村以來,他就開始擔任村干部,2021年當選為村黨支部副書記。
“一個人富不算富,全村一起富才算富。去年,我們村煙田畝均收入達到5300元,在我家煙田里務工的村民有30多人,他們都通過煙葉產業增加了收入。相信在政府和煙草部門的幫助下,我們會發展得越來越好!”馮鐘政充滿信心地說。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