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趙這人,不安生!"2022年2月15日,看著河南省三門峽市澠池縣果園鄉西村種煙大戶趙文賢招呼十幾個工人,熱火朝天地在該村東頭荒廢的育苗基地大棚內拉線、砌磚......澠池縣西村煙站職工王玉華感嘆道。
趙文賢今年53歲,以前做過多種生意,收入"陰晴不定"。2018年,一次偶然機會,趙文賢與煙葉結緣,在當地煙草部門政策支撐、科技驅動、全鏈條指導服務的催化作用下,迅速走上了規模化種植、集約化經營、專業化分工、機械化耕作的煙葉生產組織管理模式新路子,收入也跟著水漲船高。
"這個人能吃苦,干啥都下勁兒。大冬天寒風刺骨,他不隔天到幾百畝連片煙地走一走、看一看。"王玉華說,"趙文賢種煙勤奮努力,收入也非常豐厚:2021年,他種植煙葉300畝,賣煙收入130多萬元,畝均產值4382元。"
按說,趙文賢只要穩穩當當把煙葉種下去衣食無憂,生活幸福美滿,可新聞里頻繁出現的煙區產業綜合體,讓"不安生"的趙文賢感覺走這條路大有可為。他咨詢煙站技術人員,上網查詢,決定走以煙為主、融合瓜果蔬菜等多元產業發展的新的"幸福路"。
恰恰,果園鄉辣椒育苗基地24座大棚因承包者管理不善,于2021年冬季閑置。該育苗基地始建于2019年,基地硬化水泥路與西村相連,24座育苗大棚均用鋼化材料制成,牢固耐用,水管道從一公里外水庫接到了大棚內,另外還鉆有機井,給育苗基地用水安上了"雙保險"。
趙文賢赴豫東考察,盯上了大西瓜,簽訂了西瓜苗購買協議。據他介紹,選擇豫東西瓜一是因其質量好、口感佳,本地市場有需求;二是大棚種植的西瓜在5月成熟,比本地普通西瓜提前一個月上市,價格優勢明顯。
趙文賢給筆者算了一筆賬:一座大棚8分地,西瓜少說能產6000斤,按往年市場每斤西瓜2元來算,一座大棚能掙1.2萬元,除去大棚租金、人工工資等開支,4座大棚用于育煙苗,20座大棚種西瓜一年純收入估計15萬元左右。
看著已經冬耕起壟的幾百畝煙田和郁郁蔥蔥的大棚,趙文賢渾身充滿干勁。
2025中國雪茄(四川)博覽會暨第七屆“中國雪茄之都”全球推介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