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烘烤工作很臟、很累、很平凡,而在這個平凡的崗位上將小我融入大我,在服務好煙農助推彝良煙草發展的同時,也能跑出屬于自己的青春速度!”“90后”烘烤師楊慶焱這樣總結著自己從事的工作。
俗話說:“種植是基礎,烘烤是關鍵”“烤好是爐寶,烤不好如糞草”,這充分說明了煙葉烘烤的重要性。云南省彝良縣多年來一直種植K326品種,該品種雖然質量優,但是不易烘烤,尤其是上部葉烘烤后煙葉雜色重,烘烤損失率高,這不僅降低了煙農種煙收益,也一度制約著彝良縣煙葉產業發展。作為烘烤師楊慶焱深感責任重大,如何提升K326烘烤水平,守住煙農的錢袋子,楊慶焱用實際行動給出了答案。
堅守崗位破難題
為了提升全縣烘烤水平,不讓煙農一年到頭的心血付之東流,他開始不停地摸索鉆研K326烘烤工藝,探索降低K326上部葉烘烤損失的采收方式。烘烤時節,他與烘烤師傅一起通宵達旦的添煤碳、掏爐子、爬樓梯、鉆烤房、調工藝......并把摸索出來的成果進行試驗對比,在反復的驗證中終于探索出了一條適合K326品種的烘烤工藝,也逐漸摸清了煙農的烘烤短板。
每年烘烤期間,為了確保科學適宜的烘烤工藝落實到位,楊慶焱四處奔波,在各種煙鄉村之間來回穿梭,將適宜彝良的采收方式和烘烤工藝不遺余力的教給煙農。他積極組織煙葉烘烤技術培訓,對薄弱區域采取“蹲守”式手把手指導,為了第一時間解決煙農烘烤問題,他進入每天24小時“營業”模式。為了挽救烘烤損失,他整夜堅守在烤房內,衣服被汗水反復浸濕,布滿血絲的雙眼也不曾離開過烤房。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無違”。通過夜以繼日的努力,彝良縣煙農逐步扭轉了煙葉采收陋習,規范了烘烤工藝,烘烤損失從2015年的9.3%降低到現在的6.16%,每年替煙農挽回300萬以上的經濟損失。解決了烘烤難題,煙農種植收益穩步提高,2021年煙農戶均收入達7.01萬元,K326品種成為了彝良縣煙農增收致富的“香餑餑”。
助農增收強發明
在從事煙葉烘烤工作同時,楊慶焱還熱衷鉆研一些小發明。2018年,楊慶焱在烘烤指導時,發現氣流上升式密集烤房烘烤煙葉時,底層煙葉掉落嚴重,煙葉損失不小。發現這一問題后,他便開始向煙農了解煙葉掉落情況并認真記錄研究,找到了導致底層煙葉掉落的原因是由于編煙裝置沒有收縮功能所導致的。
于是,他開始仔細研究編竿方式、編煙材料等因素,經過不停地設計、試驗,他選用橡皮筋作為編煙材料,使編煙繩由“不收縮”到“有收縮”,大大降低了煙葉在烘烤過程中的掉落比例。經計算,通過這個小發明,煙農每年能增收50萬元以上,真正做到小改變、大作為。
在發明創造方面,楊慶焱先后獲得國家知識產權局4項實用新型專利授權,涉及煙葉烘烤、烤房建設、育苗管理及烤煙移栽,研究的成果得到廣泛推廣應用。
履職盡責暖民心
陳云金是鐘鳴鎮有著12年種植經驗的老煙農,但2020年對于他來說卻是極為艱難的一年。由于更換了新烤房,導致陳云金第一爐烤出的煙葉又黑又青,看著剛出爐的煙葉陳云金癱坐在烤房邊,仿佛遭受了人生中最沉重的打擊。聽說這一情況楊慶焱馬不停蹄地趕了過來,一番了解下來才知道陳云金的小女兒被檢查出患有小兒腦腫瘤,夫妻兩東拼西湊還差15萬手術費,陳云金合算著自己今年種了40畝烤煙,如果能買上個好價錢,手術費也就不愁了,可上天卻跟自己開了個玩笑。
楊慶焱深知這烤房內的煙葉是這一家人唯一的希望,“老陳,你放心,今年的烘烤包在我身上,這筆費用無論如何都必須湊夠!”諾不輕許,許則為之。每天清晨,他與陳云金一道放好燃料,控制好烤房溫度,一切安排妥當后他便去其他農戶家挨家挨戶地指導。為了盡可能地幫助陳云金提高烘烤質量,好幾夜他都和陳云金一起守在烤房內,時刻關注著烤房里煙葉變化,反復的調整工藝曲線。
整個8月他穿梭于鐘鳴鎮的各個角落、堅守在悶熱的烤房內,臉黑了、人更瘦了、身上落滿了灰塵。在他夙興夜寐的堅守下,鐘鳴村一座座烤房內金燦燦的煙葉陸續出爐,陳云金當年的煙葉均價賣到了32元/公斤,他的付出換來了煙農增收的喜悅,更點亮了一個家庭的曙光。臨行時,陳云金緊緊握住楊慶焱的手,他不善表達,一個勁地說著:“你是我們家的恩人,是我們家的恩人吶!”
功崇惟志,業廣惟勤。工作7年,楊慶焱在平凡的煙葉烘烤崗位上,在年復一年的煙葉生產歲月中,發揚著一名“90后”青年黨員的韌勁和拼勁,不負韶華,積聚能量,用光和熱為煙農打磨出了一片片金葉。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