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的農田郁郁蔥蔥,孕育著希望。此時,即將成熟的烤煙猶如身姿挺拔的士兵們,整齊劃一地排列在煙田里,迎著盛夏的微風輕拂,綠葉隨風飄搖,猶如一片片綠浪,散發著沁人心脾的清新。云南省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硯山縣平遠鎮的煙農們躬身在煙田,時而中耕,時而澆水,細心呵護著即將歸倉的收成。
“晨興理荒穢,戴月荷鋤歸”
張玉斌是這一帶的種煙大戶,一大清早他就帶著妻子到煙地里打農藥,“除蟲劑不能打到靠近煙桿的嫩葉,打在成熟的葉子上,防治病蟲害,早上風小最合適。”
張玉斌正在田間勞作。
“斌哥,您長得不像煙農,更像一名詩人。”看著眼前戴著眼鏡的張玉斌,不同往日常見到的煙農形象,倒多了幾分斯文的書生氣。
“我哪會寫什么詩啊!我寫的詩,全都在這紅土地里了,夏天是綠色的,秋天就變成金黃的……”云卷云舒,盛夏光年。這樣的生活,張玉斌從1996年開始,到如今已經過了26個年頭。回憶起26年前第一次種煙張玉斌感嘆道“那時候把煙苗插在地里,就等著靠老天爺吃飯,慢慢才學著怎么管煙,現在我們靠技術吃飯,每年收成都很穩定!”
張玉斌的煙地在平遠鎮是數一數二的漂亮,他煙草部門總結的技術為依托,加上自己近年來的摸索總結,烤煙種植技術逐漸成熟、形成標準,覆蓋烤煙生產全環節。優化地塊選擇、標準化理墑打塘、按節令移栽、機械化耕作、差別化大田中耕管理、專業化烘烤……
“讓你看看農民寫的詩”張玉斌向大家展示著他隨身攜帶的筆記本,上面是烤煙生產各個環節的技術要點和注意事項,漂亮的煙田背后,是新時代農人的追求和執著。
“幸得識卿桃花面 從此阡陌多暖春”
2021年,張玉斌種植了烤煙50畝,種的是當地煙草部門新推出的特色品種KRK26,張玉斌成為了吃螃蟹的第一人。平遠鎮高溫長日照的氣候使新品種的煙葉經過專業烘烤后溫潤如油,在傳統品種面前優勢盡顯,把煙葉的品質體現得淋漓盡致,獲得了工業企業的青睞。
“特色品種比一般品種產值高,劃得來種,我當時就決定,不僅要把KRK26種好,還要把它推廣開來!”2022年,平遠鎮富僑、和僑社區、回龍二隊的大部分農戶都受到張玉斌的鼓舞,種植特色品種煙葉。
張玉斌與妻子。
于是,張玉斌從“老張頭”變成了“張老師”,附近的農戶都來找他取經:“特色品種不耐肥,施肥只施三分之一”,“要多補充微量元素”,“種好了特色品種,比一般品種賣得好!”
現在,張玉斌不僅要管好自己的一畝三分地,還每天去老鄉家的地里傳經授道。“我希望將來,這一片500畝、600畝都種上特色品種,周圍的老鄉都能過上更好地生活!”這是新時代農人的責任與擔當。
“忙收心不倦,搶種意方長”
“斌哥,下那么大的雨,我們的煙都被水泡沒啦!”
“沒事!只要你按煙站的規定開挖排水三溝,水就能排出去!”2022年6月,仲夏夜的暴雨傾盆而至,沖刷著紅土地,也沖刷著張玉斌的心。
張玉斌徹夜未眠,他很篤定按標準挖好的“三溝”可以保證煙葉不絕收,可他還要考慮,怎么樣從洪水里搶出更多的煙葉。搶險要快!搶得越快,老鄉們的損失降得越低!第二天一早,張玉斌就帶著組織好的抗洪搶險隊,來到田間地頭,清理“三溝”排出洪水、二次培土修復煙葉、剔除病殘葉,災后自救安排得頭頭是道、井井有條。
現在,洪澇災害過去后,張玉斌和老鄉們的煙田恢復了往日的秩序,因為排水及時、培土到位、病蟲害防治得當,張玉斌的地頭依然是生機勃勃,孜孜不倦的他早早聯系好了采烤的工人,打掃干凈烤房,等待著綠葉翻化成金黃色,這是新時代農人譜寫出的奮斗的詩篇。
近年來,烤煙產業邁向精細化管理,機械耕種、智慧種煙、標準化生產給煙農帶來了巨大的收益,釋放產業活力。與此同時,以張玉斌為代表的新時代煙農正在不斷成長,他們把種烤煙這門謀生的職業轉化為畢生為之奮斗的事業。
在產業發展的驅動下,提升種煙效能、實現減工降本,從傳統的“粒粒皆辛苦”到現在的“豐昌酬汗水”,煙農的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變化。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