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天下之大業也。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高度重視糧食安全,始終堅持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將“穩住農業基本盤、守好‘三農’基礎”作為國家重大戰略。近年來,煙草行業在“三農”工作中找準定位,以開放的姿態大力推動“煙葉+大農業”融合發展。從種好一片煙葉,到造福一片鄉土,煙草行業胸懷“國之大者”,擔當“責之重任”,積極發揮體制和資源優勢,推動煙葉產業與多元產業融合發展,高標準落實煙區產業綜合體建設,持續拓展煙農增收空間,構建起“穩煙區、穩煙田、穩煙農、穩收益”的長效發展機制,展現出行業在持續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方面的政治擔當。
煙區產業綜合體建設抓住鄉村振興的“牛鼻子”,因地制宜打造煙草農業全產業鏈條。近年來,一幅“以煙為主、多業協同,產業融合、攜手共贏”的嶄新畫卷,伴隨著鄉村振興的號角徐徐展開,多種類型的煙區產業綜合體在廣闊鄉村落地生根,穩煙區、強產業、促增收效果顯著。
資源“活”起來
產業綜合體通過統籌“三類資源”,即土地資源、勞力資源、設施資源,盤活煙區資源夯實產業基礎。
農業生產,土地是第一資源。煙草部門積極與地方黨委、政府和村集體經濟組織溝通協調,按照“依法、自愿、有償”原則,在尊重農民意愿、不損害農民權益、不改變土地用途、不破壞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的基礎上,由地方政府牽頭建立土地流轉中心,引導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規范有序流轉。以基本煙田保護為重點,積極探索互換、轉讓、入股、租賃、轉包等土地流轉方式,推動土地高效流轉、集約經營和基本煙田升級,有效解決了“在哪里種煙”的問題。
提質增效,設施建設至關重要。依托高標準基本煙田建設,綜合體開展土地整理、農田水利設施建設,促進核心煙區土地規?;?、規范化,為農機農藝融合奠定了基礎,在實現煙田輪作、提高生產效能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同時積極探索數字煙田智慧農業系統、農業生態環境和病蟲害監測預警,整合育苗大棚、烤房、農機等設施設備來服務烤煙和大農業,讓多產業共享降成本增質效。隨著煙草農業設施現代化裝備水平的提升,解決了“怎樣種好煙”的難題。
促進就業,產業工人是中心。為實現“穩煙農”發展目標,解決用工難問題,綜合體依托烤煙合作社,組建專業化服務中心,組織懂烤煙生產技術、有經驗、善管理的農民,培訓成為專業化服務隊員,積極做好烤煙育苗、機耕、植保、烘烤、分級五大專業化服務,并向大農業開展農機、專業化、多元化經營服務,將煙葉生產工人培育成多元產業工人。此外,積極培育職業煙農、烤煙家庭農場等新型種植主體,為村民提供家門口就業機會的同時,解決了“誰來種煙”的問題。
以穩定的土地為基礎,各地煙草部門整合各方資源,加大投入,圍繞現代高效農業的要求開展基礎建設。這些設施,不僅可以用于煙葉生產,大農業生產同樣受益。
產業“融”起來
為促增收、穩收益,綜合體大力推進煙葉與多元化產業融合發展,助力農民增收、鄉村振興,并始終強調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生態效益與資源效益的全面性發展。
為構建多產業協調發展、保障農民多方增收的發展格局,綜合體積極推廣“煙+糧”“煙+菜”等“烤煙+N”輪作模式,在保證烤煙用地基礎上,對季節性閑置、輪作期閑置土地進行合理規劃,因地制宜發展各種農作物的輪作產業,提高土地復種指數,增加煙農綜合收入。資源共享、管理共通、生態互益,“煙葉+N”的特色產業模式蹚出了一條煙葉產業與多元產業“雙環”驅動的煙農增收新路子。
近年來,煙草行業穩步推進“以煙穩糧、以糧促煙”的產業發展模式,產業融合發展不斷推進,煙農增收空間不斷拓展。產業綜合體積極調配煙葉基礎設施資源,對育苗大棚、農機設備、烘烤工場等進行科學規劃,通過“煙苗+經濟作物育苗”“煙葉烘烤+農作物烘干”“煙田整地+大農業機耕”等綜合利用模式,有力促進了設施管護水平提升,同時有效助力多元產業融合發展,打開了當地農民的“致富門”。
目前,我國多個煙區將推進現代煙草農業建設與發展煙區產業綜合體相結合,探索推行“煙葉+”輪作種植模式,大力探索發展多元產業,推動產業規模化、標準化和特色化發展,為更好助力鄉村振興和煙農共同富裕作出了實實在在的貢獻。
農民“富”起來
通過煙葉產業綜合體建設,各煙區產業更加興盛,生態環境持續優化,農民生活更加富足。
農民從不愛種煙到輕松種煙。由于種煙技術性強,勞動力度大,曾一度面臨煙區轉移、煙農嚴重流失的客觀現實。在全面推進煙區綜合體建設以來,生產組織形式得到創新,依托煙農合作社的平臺載體作用,讓煙農們構建以家庭經營為基礎、合作與聯合為紐帶、專業服務為支撐的現代煙草農業生產組織體系。成熟的產業,完備的配套,科學的發展模式,讓種煙不再是件苦差事,而是“致富經”。很多農民看到煙葉的好前景加入種煙隊伍,更是吸引了很多想種煙、懂技術、會管理的青年回鄉創業,把煙葉作為最主要的經濟作物,靠種煙增收致富。
農民從種煙致富到多業增收。為進一步促進煙農多元增收,煙草部門以產業綜合體為孵化基地,建立多元產業融合發展機制,探索煙葉與非煙作物和諧共生賦能增效,提高土地產出率和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全面實施“煙葉+N”產業組合模式,依托自然資源、管理技術和設施等多方面優勢,持續延伸產業鏈,自主開展生產、加工、銷售一體化運營,創造“一產二產”融合,輻射帶動“三產”,共享“產業融合,聯合奔富”。
綜合體服務由煙葉生產延伸至大農業,從以點帶面到全面推進,以煙為主、多業共生的特色產業帶和產業集群在廣闊鄉村落地生根,讓煙農從煙葉產業“一枝獨秀”到農業產業“春色滿園”,真正實現以煙帶動多業發展的增收致富之路。
煙區產業綜合體依托煙草全產業鏈,凝聚政府、煙草、合作社、村委會、煙農、農業企業“六方”合力,集聚優質土地資源,建立了以煙為主、多業融合的產業發展新格局,通過現代煙草農業產業體系帶動煙葉產區產業振興、農民富裕。
自2020年行業在云南、貴州、四川等14個省(區、市)39個地市推進51個煙區產業綜合體建設試點并取得初步成效的基礎上,2021年又新增試點67個。據統計,目前118個綜合體煙葉種植面積達30.9萬畝,煙葉與多元產業總產值28.23億元,帶動超過1萬戶農民就業,穩煙區、強產業、促增收效果顯著。
如今,“煙葉強、煙區美、煙農富”的煙區產業綜合體正在一點一點勾勒成型,鄉村振興和未來生活的美好前景,可期可盼。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