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惠農,實干擔當。春耕大忙時節,貴州織金縣1284名科技特派員奮戰在春耕備耕一線。這些傳授技術的“田專家”、助民增收致富的“傳經者”,用科技的力量給田野帶來無限希望。
“玉米和大豆在播種時一定要施加足夠的底肥,可以在播種機上安裝相應的施肥部件。這樣可以滿足兩種作物的生長需求。”3月2日,在織金縣化起鎮九甲村科技特派員助力春耕生產流動培訓現場,縣科技特派員、縣農業服務中心主任向明貴詳細地向參加現場培訓的50多名鄉村干部、村民群眾講解玉米套種大豆的農技知識,現場講授示范,讓干部群眾融會貫通,快速提高科技興農能力。
科技人員查看玉米苗長勢。
現場培訓結束后,向明貴又和鎮里的農技干部一道,來到了2公里之外的魚塘村烤煙育苗基地,檢查烤煙育苗情況,向煙農進行技術指導。
在織金縣大平鄉的雜交玉米育苗現場,縣科技特派員、縣農業農村局技術人員彭瑤和當地村民們在育苗基地里忙得不亦樂乎。“育苗要使用飽滿、完整且沒有被蟲害侵襲的優質種子,如果種子干癟或有蟲眼的話,成苗率就會大大降低。在進行播種之前,要對種子浸種、催芽,等到種子露白后進行播種。”
科技人員指導播種。
聽到縣里的科技特派員來了,在附近勞作的村民們紛紛圍了上來。縣科技特派員、農業農村局干部劉勛拿起育苗盤,給村民們講解了玉米育苗的重點,“在給玉米育苗時,需要先對土壤澆灌一次水分,使其保持濕潤,再將玉米種子播撒至土壤表面,然后覆蓋一層3-4厘米厚的土壤,并且要在苗床上覆蓋一層地膜,搭建一個小拱棚,促進玉米快速出芽。”
據向明貴介紹,作為縣里組建的科技特派團里的“土專家”,他們農業農村局的三名干部,每天前往聯系鄉鎮“趕”農時、送科技,并采取現場培訓、個別指導相結合的方式,開展玉米種植、林下蔬菜套種、田間輪作、病蟲害防治等專題指導,加大和推動當地農技興農力度。
指導播種。
科技人才是鄉村振興中的核心要素,織金縣按照“服務鄉村、項目引導、典型示范、雙向選擇、利益驅動、動態調整”的原則,從涉農部門和鄉鎮挑選1284名農技人員,組建了30個科技特派團,奔赴各農業產業園區、田間地頭,圍繞當地農業產業,開展精準服務,由“單打獨斗”向“組團聯動”轉變,因地制宜培育優勢特色農業產業,推動鄉村振興戰略實施。
指導播種。
據了解,下一步,織金縣將根據農業生產的推進情況,組織第二批、第三批科技特派團,深入企業、農戶開展科技下鄉活動,為優質糧食、特色種植、食用菌、蔬菜、油料、林果、特色淡水產品等產業鏈貢獻科技力量。這些科技特派員一頭連著科技,一頭連著生產,把先進科技成果和現代理念帶給農民,把資金、技術等創新要素注入農村,有力地促進全縣農業產業的科技創新。
2025中國雪茄(四川)博覽會暨第七屆“中國雪茄之都”全球推介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