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種夏耘,秋收冬藏。云南省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蒙自市冷泉鎮小新村山田里,隨處可見搶抓有利農時、緊跟春耕備耕節奏的彝家人,嫻熟地使用微耕機、耕整打塘機、鏵式犁機等高科技農業機械,在湛藍的天空下上演了一場機械與數字技術相結合的“慧”耕“慧”種“慧”管春播進行曲。
小新村位于云南省蒙自市冷泉鎮西南部,是一個漢族、彝族、苗族聚居的自然村落,這個曾經的貧困村,如今無論行走在鄉村的水泥路上,或漫步在富有民族特色智能路燈環繞的休閑廣場,還是駕車穿梭于通往田地間的機耕道上,映入眼簾的是一幅幅農業機械化、科技智能化的現代農業畫卷,耳畔縈繞的是村民們幸福的歡聲笑語。
不負春光搶抓農時,清晨在小新村馬嘎沖村組高標準農田基地,合作社機耕專業服務隊隊員正操作著智能一體旋耕機,輕松快捷翻耕著村民白樹永剛流轉50多畝田地。
小新村高標準農田智能一體旋耕機作業 (李姝錦 攝)
“從前人工挖一天最快就幾畝地,費時費力不說,耕作淺土壤易板結。現在用智能機械替代人力,一天百余畝地輕松搞定。”43歲的小新村馬嘎沖村組村民白樹永高興地說。
“以前是人挖牛犁,現在是‘鐵牛’田野遍地跑,機械化應用普遍……”同村的許靈接過話茬,感慨頗多地說起了近年來烤煙、姜、飼玉米等經濟作物種植從傳統農業向現代化農業的變遷,依托煙農機械專業服務合作社,村里的農業生產從“育、種、管、防、收”等環節實現了農業機械化和智能化唱主角,每畝節約省成本近200元,讓農戶真正感受到現代化種植的實惠。
今年,小新村16個村組的煙農用上了“香葉智農”平臺這個新法寶,再無種植后顧之憂。
“現在了解政策、合同簽訂、煙用物資購買、貸款、專業化服務等事項,只需手機上操作一下就可,在家也可網訂網簽,方便又快捷。”小新村組煙農蔡麗萍點著手機中“香葉智農”小程序笑呵呵地說。她家今年流轉土地45畝種植烤煙和小黃姜,每年最愁的事就是移栽、采煙、分級難請工,現在用上“香葉智農”智能助農小程序,在機耕、起壟、移栽、覆膜、打藥、烘烤等重點生產環節都可以自由選擇下單,多樣性選擇工人或專業化隊服務,省時高效又省錢,可謂“慧”進農戶心坎上。
“香葉智農”是蒙自市煙草專賣局通過“互聯網+”線上線下共推智慧農業平臺一個小小縮影。
農戶使用“香葉智農”小程序跟進農事管理 (李姝錦 攝)
近年來,隨著農業生產智能機械化作業程度不斷提高,蒙自市煙草專賣局積極攜手合作社以“1+N”多元化發展理念引導廣大煙農向無害化、集約化、智能化發展,廣泛引進使用智能一體旋耕機、移栽機、覆膜機、微耕機、拔稈機、無人植保機等設備,實現煙區全程機械化作業100%覆蓋,大農業作業率達到60%以上,讓智慧科技農業被越來越多的運用到農業種植中,一改大家對傳統種植的印象,提高了農業種植科技化水平,促進了產業增效、農民增收,讓農業現代化托起更多農人的新農夢。
如今,科學春耕、技術春耕的場景在蒙自的田間地頭也隨處可見,廣大農戶齊心攜手,共同“慧”出更美好的光景、更美好的日子。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