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云南省煙草專賣局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促進生產綠色轉型,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農業,創造出了令人欣喜的農業綠色生態發展成就。
大理的生物質燃料烤房。
低碳發展,打好藍天保衛戰
行走在云南的大小鄉村,在干凈整潔的民居間,會有那么幾座黃泥紅磚的“土烤房”,頂端煙囪被熏得漆黑,旁邊矮棚的地面上還殘留著堆煤的痕跡,似乎在默默述說著遙遠的種煙往事。
這些“土烤房”當然早已棄置不用,但能夠想象出,多年前烤季來臨的時候,煙區是怎樣一幅景象。
致力于新能源烤房建設的大理州煙草專賣局烘烤專家、全國人大代表蘇家恩說:“以前每到烘烤季節,種煙村里都是濃煙滾滾,我們建的烤房群更是明顯——哪片地方黑煙最濃、最大,哪里就是我們的烤房。”
傳統烤房往往以煤炭甚至木柴、秸稈為原料,不僅烘烤難度高,質量難以保證,還污染當地的大氣環境。
黨的十八大以來,為了踐行綠色生態發展,云南省煙草專賣局推動清潔能源在烘烤環節的應用,以生物質燃料為重點,不斷探索電能、天然氣、光伏等綠色烘烤方式,引導群眾利用清潔能源烘烤煙葉,取得較好的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
近五年來,生物質燃料烘烤在云南獲得了長足的發展,推廣范圍進一步擴大,技術能力進一步提高,烘烤后排放的大部分污染氣體及煙塵量明顯減少。經測算,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別降低42.16%和97.38%,煙塵量降低57.60%。
生物質燃料主要以農作物秸稈、木屑、鋸末等廢棄物為原料制成,還實現了資源的重復有效利用。
“以前用煤炭,烘烤時要不停清理大量廢渣,現在用生物質燃料,烤完一爐煙,爐子里只有一小捧草木灰,燃燒非常充分。”蘇家恩說。
除了生物質燃料以外,更多的新型能源材料越來越多地運用到了烘烤環節,一場烘烤能源變革正在云南悄然發生。
石墨烯電熱板密集烤房,電熱轉化率99%以上,有效降低烘烤能效,每公斤干煙能耗3.0~3.5千瓦/時,污染物零排放;
BIPV光伏一體化烤房,由光伏系統為熱泵供能,在非烘烤季節,光伏系統發電可并網出售,獲得額外收益;
烤凍多用一體化烤房,可以一房多用,在0~5℃進行保鮮,非烘烤季增加效益,污染物零排放;
電磁供熱密集烤房、水暖立式自然調香烤房、立式拆裝生物質燃燒機烤房、可移動熱泵烤房……越來越多的新能源烤房出現在云嶺大地,讓云南的藍天更加澄澈。截至2022年,全省推廣生物質燃料烤房8.56萬座,覆蓋煙田154.1萬畝,占全省25.3%,應用生物質燃料42.2萬噸,替代原煤54.3萬噸。同時,試點推廣電、天然氣、醇基烤房3162座,節能降碳獲得實效。
蚜繭蜂生產。供圖
土壤保育,打好凈土保衛戰
土壤是地球上最有價值的資源。如何保護好賴以從事農業生產的寶貴土壤,是綠色生態發展的重要命題。
為此,云南省煙草專賣局踐行綠色發展理念,實施土壤保育行動,推廣綠色防控模式,加強農業面源污染治理,為煙葉綠色發展打造一片凈土。
2015年,云南省政府辦公廳印發《關于建立和完善綠色生態煙葉發展長效機制的通知》,明確綠色生態煙葉發展方向和相關要求,每年配套安排扶持資金,構建綠色生態煙葉發展長效機制。云南省煙草專賣局隨后出臺相關文件,將綠色發展理念貫穿生產經營全過程,各地紛紛加大綠色煙葉生產的產前投入傾斜力度,穩定投入標準,加大補貼面積,以滿足綠色生態煙葉生產技術的全面推廣。
在大理州祥云縣,當地合作社依托有機肥加工廠和廢舊農膜回收加工廠,開展煙田土壤保育和農田廢棄物可持續利用業務,推動煙葉生產與生態環境協調發展。
騰沖市實施測土配方、綠肥種植、秸稈還田、PH值調節等土壤保育技術,為肥料減施、防治農業面源污染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
昆明市深入開展煙葉可持續發展規范(STP)項目試點工作,通過加強非煙物質有效控制和植煙土壤、灌溉用水的動態監管,構建良好土壤生態。
2023年2月16日,由云南省煙草專賣局、玉溪市煙草專賣局聯合舉辦的“四蟲一劑”(煙蚜繭蜂防治蚜蟲技術、夜蛾黑卵蜂防治夜蛾類害蟲技術、捕食螨防治薊馬技術、叉角厲蝽防治鱗翅目害蟲技術和煙草內源抗病毒制劑防治煙草花葉病技術)科技成果轉化推廣工作推進會舉行。會上展出了“四蟲一劑”等綠色防控最新科技成果,云南成功構建“生態為基、以蟲治蟲、免疫誘抗、協同應用”的生物防治新格局。
在云南省煙草專賣局的領導下,全省各地烤煙種植區以創新為引領,以科技為保障,實施耕地質量保護與提升行動,改良土壤、培肥地力、控污修復,提高耕地質量水平;嚴格測土配方施肥要求,推廣水肥一體化、綠肥種植、秸稈還田、農家肥積造、商品有機肥施用,促進化肥減量增效;全面推廣煙草病蟲害智能識別、“四蟲一劑”生防技術、專業化統防統治;實施廢舊地膜回收加工利用和包裝廢棄物回收處理,降低面源污染;加強煙株殘體清除,及時清理雜草,保持田間衛生,提升清潔化生產水平。
截至2022年,全省烤煙種植區共推進水肥一體化56.9萬畝、綠色高效植保613.7萬畝、廢棄地膜回收533萬畝、資源化利用437萬畝、農田廢棄物回收606.8萬畝,土壤污染風險防控和修復力度進一步加強。
洱海湖水清波蕩漾。
面源污染防治,打好碧水保衛戰
云南是水資源大省,近年來,云南省推動湖泊保護治理從“一湖之治”向“流域之治”再到“全域聯治”轉變。云南省煙草專賣局圍繞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融入高原湖泊治理工作大局,發揮行業優勢,推動產業綠色發展,為高原湖泊治理添磚加瓦。
“這兩年我眼看著洱海的水一天比一天清,越來越像我小時候見過的洱海。”大理海西,農戶張雙龍一邊清理著溝渠里的雜物一邊說。他是當地村委會聘請的“洱海衛士”,種地之余,負責洱海沿線的固體廢棄物清理工作。
近年來,云南省煙草專賣局始終把洱海保護作為一項重要政治任務,與中國農業大學等多家科研機構、企事業單位組建煙草科技小院,在洱海煙葉種植一線進行土壤保育、水肥管理等項目研究,探索出“1136”大理“海西模式”,以“洱海高水平保護、農民高層次增收、產業高質量發展”為目標,推動煙葉綠色生態發展,有效遏制了農業面源污染。
“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玉溪市江川區,美麗的星云湖畔荷葉招展、荷花飄香,岸邊連片的煙葉長勢喜人,綠意盎然。多年來,為推進星云湖保護治理,削減農業面源污染負荷,當地煙草部門多措并舉,以植煙土壤保育、病蟲害綠色防控為重點,集成減肥、減藥、節水、節能等綠色生態優質煙葉生產關鍵技術體系,構建起一套完善的綠色生態煙葉生產技術方案,為星云湖保護構建起了“綠色城墻”。
烤煙是滇池南岸的傳統農業作物,當地村民長期施用高磷化肥,直接排污入滇,對滇池水體造成了一定的破壞。為此,云南省煙草專賣局投入700萬元,在當地政府主導下打造出昆明市晉寧區“小漁村”這一“美麗鄉村+鄉村旅游”示范村。
原本沿岸種植的烤煙全部退出,隨著搬遷的村民改至山區種植,村子里修起了傳統土基房,鋪起了大草坪,修建了各種各樣的旅游設施。特色民宿、漁家美食、房車營地、藝術空間……多種多樣的旅游業態,迅速吸引了大批游客,“小漁村”一躍成為滇池南岸的網紅打卡地,形成了以生態促產業,以產業護生態的綠色發展良性閉環。
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云南省煙草專賣局將牢記囑托,始終把生態文明建設作為重大政治任務和底線任務來推動實施,筑牢綠色屏障,夯實綠色根基,讓綠色成為高質量發展的亮麗底色,護好綠水青山、做大“金山銀山”,推動生態保護和經濟發展互促共進,為山川競秀、源清流潔的云南畫卷再添新綠、再賦生機。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