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將樂縣白蓮鎮的鄧賢朋有一個愛好,農閑時候,站在自家的田埂上望著自己的田地中那些蓬勃生長的作物發呆,田地從金黃變得碧綠,再從碧綠變得金黃,鄧賢朋的臉上漸漸浮現出欣慰的微笑。
煙稻輪作 促進農民增收
一次白蓮鎮村干部和煙草站站長上門走訪時,告訴鄧賢朋:“煙稻輪作是一條增收的好路子”。一畝煙葉保本收入在2000元左右,煙稻輪作的煙農平均每畝可以再增收1500元,并且農民收入增加可以帶動村經濟發展、政府稅收增加,為如機耕路、水庫、溝渠等一系列基礎設施的完善提供經濟支撐,助力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
不僅如此,煙稻輪作還能解決一部分的就業問題,如果煙稻輪作的人越來越多,就可以更好地發揮農戶鄉鄰互助、大戶帶動小戶的作用,不僅實現了控本增效,還為小農戶就業和增收創造平臺。在村干部和煙草站站長的鼓勵下,鄧賢朋開始了煙稻輪作。
鄧賢朋用水稻收割機收割水稻并裝袋 陳欣玥 攝
荒地復墾 守住耕地紅線
開始煙稻輪作后,種煙加上煙后種植水稻的收入可觀,足夠支撐起村民們一家老小的生活,所以越來越多的人像鄧賢朋一樣,加入到煙稻輪作的行列中,再通過基礎設施的進一步完善,撂荒地得以有效盤活。
鄧賢朋在曾是撂荒地的煙后水稻田間觀察水稻的長勢情況 陳欣玥 攝
產業融合 保障糧食安全
將樂縣出臺煙后制種配套政策,全縣煙后制種面積突破2萬畝,并在光明、南口建立了2個煙稻雙優示范基地,同時選擇1—2個鄉鎮探索建設“煙葉+制種”“煙葉+優質稻”深度融合的產業綜合體,累計推廣“福香占”優質稻示范面積2000余畝,利用拋荒復墾面積近5000畝。
為更好實現穩住產業“基本盤”、助力嚴守耕地保護紅線、為企業提供優質深加工原料,通過政府、村委會牽頭,以煙葉合作社為土地流轉和托管主體,實現土地長期穩定有序流轉,有效整合了煙區土地資源。“以煙穩糧”是打造產業綜合體、推動產業融合發展的基本思路,煙葉產業是鄉村振興的重要支柱,“煙葉+水稻制種”產業融合體系的建立為鄉村振興、保障糧食安全和壯大集體經濟作出了貢獻。主動融入“三農”工作大局,在鄉村振興全局中找準煙葉發展方位,是探索建設煙葉產業融合的意義所在。
鄧賢朋的微笑,不僅僅是因為看著田里的作物從金黃的水稻變成碧綠的煙葉,更是因為在這“金綠”交替的變化之間,自己的生活越來越富了,村莊建設得越來越美了。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