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煙葉質量比去年還好!”
“幫工的錢要先安排。”
“……”
8月27日,在湖北省恩施州咸豐縣坪壩營鎮青崗壩煙葉烘烤工場的儲煙倉庫,楊洞村5組煙農楊輝軍、劉紅梅夫婦看著一片片金燦燦、香噴噴的煙葉,不僅早已沉浸在豐收的喜悅氛圍中,還鼓足信心,要在鄉村振興的道路上,攜手鄉親,延續“金葉”飄香,生活更加滋潤的康樂日子。
楊輝軍、劉紅梅夫婦喜選“黃金葉”
楊輝軍、劉紅梅夫婦是該縣一對懂經營、善管理的70后莊稼人。10年前,他倆由于牽掛家里的老人和孩子,只好結束打工掙錢和出門跑貨運的行程,返鄉尋找生財道路。
“哎,你想下租地種煙這條路走得不?”突然有一天,劉紅梅看著楊輝軍搬來一把椅子,靜坐在院壩邊的一棵樹下,左手托著下巴,又在想心事,便湊上前去,幫他“出點子”。
“好啊!”其實,楊輝軍心里已經有了種煙的打算。他想,坪壩營鎮是全縣的烤煙生產大鎮,不少鄉親依靠種煙過上了紅紅火火的日子。更何況,這些年政府和煙草部門持續投入資金,改善了大家的生產生活條件,種煙比以前輕松得多。在技術方面有技術員“保姆式”的服務,不需要過多操心,種煙真是一條值得走的路。
有了愛人的支持,楊輝軍拿定主意,租賃鄉親們的好田好地種煙,成為了一名職業煙農,跟上了該縣吸納能人種煙,優化職業煙農隊伍,提升煙葉質量,增加種植效益,推進煙草產業高質量發展步伐。
楊輝軍搬運煙葉
在煙葉生產的各個關鍵節點,楊輝軍、劉紅梅組織勞力不折不扣地將縣煙草部門制定的技術,技術員教的方式方法搬進煙田,地里的優質煙葉長勢長相明顯,采烤出來香。不知不覺間,嘗到甜頭的夫婦倆鉚足勁頭,把煙田當成煙草部門推廣先進適用技術的示范地來辦,鄉親們參觀學習的樣板田來管,煙葉質量明顯提升,種煙效益有增無減。
近年來,他倆一直把種植面積保持在90畝以上,收入維持在40萬元左右,過著閑時進城住“洋房”,忙時返鄉種煙的“兩棲煙農”的愜意生活。
“去年,栽的90多畝烤煙,賣了42萬多元,從我手里數出去的近30萬塊錢,幫忙做活路的人就拿走了15萬多一點。”劉紅梅不愧是個心里有本明白賬的賢內助。
“每年,我倆精打細算種煙,不光自己有10多塊錢進‘腰包’,還能為趕上好時代,脫貧摘帽的20多名父老鄉親提供在家門口當‘鐘點工’增收的機會,看來,種煙也是在為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助力鄉村振興做貢獻。”楊輝軍有了不竭動力。
為了走穩種煙道路,實現與幫工共贏的愿景,楊輝軍、劉紅梅夫婦總是在每年的煙葉交售結束后,就找鄉村干部協調,請技術員當參謀,采取播撒綠肥、籌集有機肥和冬耕凍垡等辦法,在修復種煙土壤上下功夫,以輪作換茬和復墾拋荒地等方式,在提升煙葉質量,增加種植效益上做文章,挖掘來年煙葉提質、種煙增收潛力。
“前兩年,我倆請挖機深翻的拋荒地就有100多畝,備足了換茬輪轉的土地。”不經意間,劉紅梅說出了她家種煙從來沒有歉收的秘籍。
“今年,到時還要去找拋荒地翻,讓種了3年的那30多畝地歇歇氣,過幾年時間再種,何況在復耕地上種的煙,病害少、質量好,賣的價錢高。”楊輝軍停頓了一下接著說“只有那樣,我倆才有繼續種煙,與鄉親們共同增收的底氣。”
楊輝軍、劉紅梅堅持走規模化種煙道路,在日子越過越紅火的同時,也為不少留守鄉親帶來了看得見、摸得著的實惠。
“我把荒了一年多的10多畝土租給他倆種煙后,常來地里幫忙,一年到頭能做240多條活路,拿2萬多塊錢回家。”當門壩村的陳蘭香是個閑不住的勤快人。為了讓家里的日子過得更加富足,她就成為了楊輝軍、劉紅梅夫婦的種煙好幫手。
為了在鄉村振興路上不掉隊,日子過得比較殷實的劉艷菊也是楊輝軍、劉紅梅煙田里的“常客”:“我抽空閑的時間,來幫忙種煙,一年能從他倆的手里拿走1萬多元呢!”
“我們在家門口有賺錢。”
“沾了他倆振興路上戀‘金葉’的光!”
“哈哈……”
歡快的笑聲在香氣彌漫的烘烤工場久久回蕩。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