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煙草專賣局(公司)以生物防治為突破口,尋求綠色、生態、安全、高效的煙草病蟲害防治方法,通過一系列技術創新,幫助老百姓獲得“金山銀山”的同時,守護好煙區的綠水青山。
煙葉種植是哀牢山彝族群眾的主要收入來源之一。傳統的煙葉蟲害防治在殺死害蟲的同時,也殺滅了一些有益的昆蟲及害蟲天敵,久而久之,還會對周邊生態系統造成破壞。
為有效保護生態環境,楚雄州煙草專賣局(公司)全力做好綠色防控技術推廣,積極發揮“以蟲治蟲”生物防控技術優勢,用不同類型的天敵昆蟲對煙田害蟲開展針對性專項防治。
近幾年,煙葉進入大團棵期后,總能在煙田看到煙草部門的技術人員手把手教煙農釋放叉角厲蝽。
圖為技術人員在田間指導煙農釋放叉角厲蝽。陳婧媛攝
說起叉角厲蝽,南華縣龍川鎮張和屯村煙農張文欽打開了話匣子:“以前,病蟲害防治成本一畝地一年下來要180元左右,而且工人還不好找。現在煙草部門推廣蚜繭蜂和叉角厲蝽,大大減輕了我們的負擔。”
叉角厲蝽屬于楚雄農業害蟲的本地天敵資源,既能“單兵作戰”又善于“團隊助攻”,可捕殺草地貪夜蛾、斜紋夜蛾、棉鈴蟲等鱗翅目害蟲。它的捕食期長達2個月左右,再加上成蟲在捕食過程中不斷繁衍后代,因此,釋放一次即可保證2個月以上的鱗翅目害蟲有效防控。
楚雄州煙草專賣局(公司)在南華縣建設了叉角厲蝽規模化繁育基地,引進、繁育、推廣天敵昆蟲,讓越來越多的“天敵生物”加入“蟲蟲特工隊”,開啟“以蟲治蟲”綠色防控之路。目前已經建成了一條年產100萬頭叉角厲蝽的規模化生產線,自2019年投入使用起,已累計惠及31.9萬畝農田。
為了讓煙農聽得懂、學得會、用得上,煙草部門的技術人員還開設了“田間課堂”,到田間地頭開展綠色防控宣講。
技術人員測算過,叉角厲蝽示范區煙葉鱗翅目害蟲綜合防治效果較傳統防治提升12.42%,不僅是煙葉,玉米等作物也受益不少。
如今,叉角厲蝽“蟲蟲特工隊”已經走出楚雄,到了大理、昆明、玉溪、紅河等地,還從煙田進入了玉米地、鮮花大棚……
叉角厲蝽捕食害蟲。張靜梅攝
云南楚雄州煙草專賣局(公司)技術中心技術員陳崗:
截至目前,我們圍繞叉角厲蝽項目已有授權國際發明專利1件、國家實用新型專利2件,正在申報國家發明專利4件、國際發明專利1件、實用新型專利9件。我們對其規模化繁育、產品包裝和大田釋放等整個產業流程初步規劃了11件專利的清單。這些年來,我們利用天敵昆蟲控制害蟲,創新多種天敵昆蟲協同控制多種害蟲的“網式協同調控”模式,探索建立了一個較為穩定且能自我維持、可持續降低害蟲種群水平的煙田生態系統,有效降低了煙田環境的污染風險。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