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在云南省祥云縣禾甸鎮新興苴村村委會的廢棄農膜回收點,村黨總支書記李福才和煙站技術人員正組織群眾將廢棄地膜有序地裝上車輛。
據李福才介紹,田間殘膜難以降解,如果隨意丟棄和焚燒,年復一年,農膜殘片將破壞土壤結構,降低土壤肥力,影響農業生產和人居環境,因此如何處理殘膜始終是一個難以攻克的痛點。但是現在,祥云縣回收處理地膜的方式,解決了農田殘膜的隱患。
群眾運送廢棄地膜到回收點 (陳若青 攝)
“6月至7月,我們組織村組干部和煙站技術人員一起督促群眾揭膜,大家認真按照要求,把廢棄農膜曬干、去灰、捆扎、裝袋,做好了農膜回收的各項準備工作。”李福才說,天剛剛放晴,他就聯系好了車輛,再通知群眾把廢棄農膜送到回收點。?
隨著隆隆的車聲,回收的廢棄農膜來到了幾公里外的祥云縣城川煙農綜合服務農民專業合作社。城川合作社多元化經營辦公室主任朱國云介紹道:“合作社成立以來,長期致力于循環農業和清潔田園的探索和實踐,2016年,與玉溪市旭日塑業有限公司合作建設廢舊地膜回收加工廠,2017年實現投產運營,主要面向大理白族自治州50萬畝田地,100%回收廢棄地膜,每年回收4000多噸,至今已累計回收26000多噸。”?
在農膜回收加工廠車間,堆放著從各地轉運來的地膜。“當前正處于回收廢棄地膜的高峰期,工廠已經開動機器全力生產。經過清洗、打碎、擠干3道工序,廢棄地膜變成了半成品,城川合作社再把它們轉運到玉溪市塑業有限公司。”加工廠廠長李發林說道。
經過塑料廠的進一步加工,這些看起來一片狼藉的廢棄農膜,變身為各類農用設施滴灌帶、水管、涵管、果框籃、排污管道、地膜等產品上市銷售,實現了農業生產資料的循環利用。
地膜回收加工成塑料半成品 (陳若青 攝)
依托煙草部門的政策扶持,城川合作社采取定點回收、集中運輸的方式,對每畝回收8公斤以上農戶給予20元的補助,6年累計為群眾增收6000余萬元,既有效解決了農業面源污染,又增加了農民收入。
地膜回收加工制成的水管成品 (陳若青 攝)
如今,大理白族自治州已經形成了農膜從供給、使用到回收、加工的環保鏈條。廣大群眾的大力支持和熱情參與,保障了廢棄農膜的應收盡收,農業生產的環保意識得到了全面的提升。同時,廢棄農膜回收利用也產生了明顯的經濟效益。2022年,祥云縣城川合作社完成了5萬畝400余噸的大農業加厚農膜回收,為農戶帶來直接經濟效益150余萬元;今后,農膜回收還將逐步覆蓋洱海流域、金沙江流域,讓農業綠色生產實現更大范圍可持續發展。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