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衡陽市常寧市蘭江鄉鐵塘村,位于常寧市區西面,距離市中心8公里,產業興旺,風景秀麗,美麗宜居,是湖南省鄉村振興示范創建村,也是常寧煙草的鄉村振興駐村幫扶點。
近年來,常寧煙草扎實開展駐村幫扶工作,進一步發揮煙葉產業在助農增收、鄉村振興和現代農業建設中的重要作用,走出一條依靠煙葉產業帶動鄉村振興的新路子。
產業興農,種好金葉迎致富
在鄉村振興工作隊入駐之前,鐵塘村的青壯年為了生計,大多選擇外出打工,導致村里許多良田都荒廢了,原本千余人的村落只剩下些年邁的老人、留守的婦女與兒童,村景蕭條,缺乏生機。直到去年,在常寧煙草等單位的幫扶下,鐵塘村村支兩委高度重視發展烤煙產業,積極流轉土地,大力動員村民種植烤煙,讓這塊土地重新煥發了生機與活力,也讓這里村民看到了致富的新機遇。秉承“自己人、一部分、好伙伴”的服務理念,駐村工作隊與煙站緊盯每個生產技術環節的落實,村支兩委全程緊密配合,最終實現了產量質量雙豐收,大大鼓舞了鐵塘村民種煙的熱情。
在去年的良好基礎上,今年鐵塘村積極擴大生產,從60畝發展到了170余畝。加快步伐的同時,駐村工作隊和村兩委在人力、物力上給予充分支持,讓煙葉產業發展走得快、也走的穩,今年春夏之際,正值煙苗小培土關鍵時期,駐村工作隊和村兩委組織鐵塘村和周邊剩余勞動力50余人,披蓑戴笠與時間賽跑,僅用5天時間就完成了鐵塘村170畝煙葉小培土工作。烘烤期間,駐村工作隊精心指導,教導煙農把握好烘烤變黃和定色規律,仔細觀察和調整溫濕度,整體烘烤情況較好。在駐村工作隊的幫扶下,鐵塘村持續深挖煙葉產業潛力,讓“黃金葉”成為一頭連起農戶的“錢袋子”、一頭連起鄉村振興的“動力引擎”。
屋邊就業,賺錢顧家兩不誤
身上若無千斤擔,誰會愿意背井離鄉?新時代的新農村,不僅是要干得出事業,還要管得了家庭。鐵塘村通過發展烤煙種植,不僅帶動了村里閑散勞動力的再就業,同時也吸引了不少青年人返鄉創業。烤煙生產是需要勞動力較多產業,留守村里的婦女與老人,搭著烤煙生產的春風,有了在家門口賺錢的機會。
“在家門口就能掙錢,還能照顧年邁的父親,一舉兩得,日子過得越來越好了”。村民老何拿著領到手的工資喜笑顏開。像老何一樣,來自本村的一些村民,通過翻耕、起壟、整地、施肥等,在家門口務工一天能掙100元左右,不僅照顧了家庭,還能掙到錢。按照今年的烤煙種植面積測算,預計能帶動鐵塘村40余名勞力就業,勞務收入近35萬元,實現了在家門口穩定就業和可持續增收。
除留守人員外,煙農隊伍中還多了一批返鄉創業的青年,他們說:“現在種煙政策好,沒有本錢,銀行給我們低息貸款,不懂技術,有技術員保姆式服務,不怕發生天災病害,有三險一基金兜底,我們只要安安心心種煙就行了。”能夠在家門口致富,讓這些在外漂泊多年的青年人,重回鄉村故里,安心扎根農村。也正因為他們的加入,促進了烤煙產業進一步發展,為鄉村振興注入了年輕的血液,讓這片土地更有希望。
修筑基礎,走好鄉村振興路
月是故鄉明,人是故鄉親,最令人難解的是那一縷鄉愁。鄉愁就像童年時代記憶中那甘甜的井水,是人對融入自然的向往。在鐵塘村也有一口古井,但之前因土地拋荒,年久失修,早已廢棄干涸。直到村里發展烤煙生產,村支兩委與工作隊為了解決附近村民飲水和農業生產灌溉問題,積極尋求多方幫助,維修了古井和水庫,讓鐵塘村再現10年前波光粼粼、山清水秀的盛景。村民們都交口稱贊,說“通過發展烤煙生產,鐵塘村煥然一新,站在高高的森林防火瞭望臺往下看,村景美麗如畫,就像風景區一樣。”
去年,為了改變村民生產生活條件,補齊發展短板,駐村工作隊爭取多方支持,為鐵塘村護砌排灌渠近300米,對蘭江水河道清淤近5公里,鋪設水田灌溉水管近400米,為煙葉生產及農村居民環境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如今的鐵塘村,金葉浮動,產業興旺,綠色發展,和諧共生,這才是我們記憶中鄉村的味道,更是新時代農村的縮影。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