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是收獲的季節,也是播種的季節。金秋九月,在廣西河池市南丹縣羅富鎮的大田煙葉采收剛結束,烤煙種植大戶陳洪陽一邊忙著進行煙葉烘烤,一邊忙著協調工人拔出煙桿、放水打田、秧苗移栽……田間一派繁忙景象。
“今年因為干旱影響,煙葉采收較往年慢了將近一個月,原來我們計劃8月初就開始種植煙后稻谷,現在只能9月栽種了。”陳洪陽說道,“‘稻煙輪作’既能提高土壤肥力,減少農藥使用,又能改善土壤質量,使晚稻米的產量提升。”
先種植煙葉,煙葉采收后種植水稻,這種稻煙輪作模式,不僅能減輕煙稻病、蟲、草害,還能提升煙葉和糧食生產質量,實現糧煙效益雙提升。
圖為水稻移栽。覃興福 攝
據了解,近年來,南丹縣當地政府部門協同縣煙草局立足實際,開展煙葉產業綜合體建設,持續加大水利、烤房等基礎設施建設,著力保護基本煙田、培養職業煙農,探索“稻+煙”“菜+煙”“高粱+煙”等種植結構模式,助力保障糧食安全,著力提升土地產能和效益,讓煙田真正成了村民的“致富田”,推動鄉村振興。
“我今年是第一次種植煙葉,種植面積達到260畝,在當地黨委政府和煙草部門的協調下,我將土地連片集中流轉,形成機械化種植規模。”陳洪陽說道,“現今進入稻谷種植,我們也將利用無人機等開展植保,提高生產效率,節約人工成本。”
圖為利用機械打田。覃文鋒 攝
烤煙產業的發展,也給村里帶來了變化——從前扎堆打牌、玩麻將的人不見了,有的是到陳洪陽煙田、烤房務工的人。“一天一百,天黑就得!”羅富鎮黃黑村副主任莫仕元說道,“產業發展給村里帶來了新的氣象,陳洪陽‘能人’作用帶動下,很多群眾能夠在家門口就業。”
當前,陳洪陽結合實際種植情況,一半煙田種植稻谷、一半煙田種植蔬菜,對于種植的白菜、包菜等,他們計劃請來農業專家指導種植,細致開展管護,打造純天然無公害生態蔬菜基地,形成品牌效用。
圖為群眾開展水稻種植。覃春娥 攝
“我們去年嘗試種植了30畝蔬菜,一經上市就被搶光了,蔬菜種植我們積累了一定經驗,掌握了商家渠道。”陳洪陽說道,“蔬菜種植周期短,但是存在季節性問題,‘蔬菜+煙葉’結合起來,提高土地利用率,又能增加生產效益,實現雙贏。”
為做好“稻谷+煙葉”輪作,陳洪陽還專門聯系巴平大米合作社開展合作,由合作社提供技術支持和指導,開展土樣測試,提供專門烘烤大米機械等,破除技術難題。在當地政府和煙草公司的協助下,他還積極與商超、學校等聯系,做好晚稻米的產銷工作。
圖為移栽后的田地。蘭世兵 攝
據悉,今年南丹縣種植烤煙1.13萬畝,預計收購煙葉2.8萬擔,“煙葉+”種植模式,有效推動耕地資源充分利用,推動稻谷種植,切實推動糧食生產,保護好糧食安全。
“土地‘四季不閑’,通過煙田輪作種植,穩住良田和群眾‘錢袋子’,同時拓寬了村民增收渠道,推動村集體經濟發展,有效助推鄉村振興。”南丹縣煙草專賣局負責人說道,“我們將不定期邀請農業專家開展培訓,提高煙農種稻技術,解決煙農后顧之憂。”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