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小平雙手將一張金黃的煙葉緊貼胸前,歪著頭、瞇著眼,略帶古銅色的臉上寫著陶醉和滿足。這是第七屆中國農民豐收節到來前夕,攝影師駐扎重慶市彭水縣三義鄉龍合村,聚焦煙區煙農豐收主題創作的上萬張照片之一。9月15日,在該村舉行的“回鄉趕烤”鄉村影像展開幕式上,秦小平與其他7位煙農上臺揭開了各自的巨幅肖像圖。一同展示的還有甄選出的200幅作品,一個個生動的場景、一張張鮮活的面孔,傳遞著煙農們在豐收時節的幸福。
烤煙是重慶重要的經濟作物之一,也是強縣富民、鄉村振興的特色優勢產業。當下,又是一年煙葉收獲季,田間、地頭、烤房里,隨處可見揮汗如雨的煙農們正在采收、編桿、上炕、烘烤的繁忙身影。在搶時“趕烤”中,煙農們把一片片“綠葉子”變成“金葉子”,“烤”出一條產業致富路。
數字化轉型,省心又省力
吃完午飯后,秦小平從展出現場回到了烤房,坐在板凳上,把早晨從地里采收回來的新鮮煙葉編桿上架,妻子則在一旁默契配合,不斷將捋順的煙葉遞給他。編好的煙葉被直接送進烤房,歷經烘烤,蛻變成“金葉”。
“現在的烤房很方便,一天只需要早晚各添加一次生物質燃料,平時在手機上能查看溫度、濕度,而且可以遠程控制,再也不用像以前那樣每時每刻都守在烤房了。”秦小平說,以前使用煤炭作燃料,要時時刻刻盯著,掌控好火候。自從彭水縣煙草局(分公司)對烤房實施智能化改造升級后,平臺可在線監測采集煙葉烘烤數據并傳輸到手機端,實時顯示各種參數,異常時自動報警,煙農使用起來十分方便。
而與之配套的是燃料的升級,彭水縣推行以農林廢棄物作為原料制作的生物質燃料替代燃煤烘烤,不僅烘烤過程可實行自動控制、自動加料,還降低了煙農烘烤成本。“與燃煤相比,生物質燃料降低了勞動強度,節省了用工成本,好煙的比例提高,也相當于為我們增收了。”秦小平說。
近年來,重慶采取試點先行、由點及面的步驟,逐步實現智慧育苗、智慧田管、智慧烘烤、智慧收購,積極探索智慧倉儲,開展數字化生產管理模式研究,構建煙葉生產種植數據分析系統,以數字化轉型賦能煙葉產業現代化建設。
石柱縣煙草專賣局(分公司)搭乘數字煙田建設“東風”,構建起以高清商用衛星影像為底圖,以煙田地塊為核心,疊加煙農、煙技員等信息的煙葉生產數據資源“一張圖”。依托“煙葉·掌上基地”平臺,通過搭建各種類型物聯感知設備,開展智慧育苗、田管、烘烤等業務場景試點,實現數據感知、作業控制、管理預警,目前配套物聯網設備智慧育苗3套、智慧田管1套、智慧烘烤170套。同時在馬武煙葉工作站黃鶴收購點建成自動化煙葉收購線,通過AI、編碼器、工業級中央控制、交互式溯源、時間流、光電識別等前沿技術的綜合應用,煙葉質量可追溯、可管控,煙農對自己的烤煙等級結構、收入多少也一清二楚,實現規范、陽光、和諧收購。
產業化服務,致富又帶富
在石柱縣六塘鄉六塘村,36歲的彭大軍正在地里忙著采收煙葉。初中畢業后,他懷著“淘金夢”去了沿海城市打工,進過廠、開過大貨車,但每月除去生活成本所剩無幾。2022年返鄉后,看到同村不少人靠種植烤煙過上了幸福生活,他也萌生了種煙的念頭。
說干就干,他流轉了70畝土地,種上了煙葉。由于自身不懂技術,他就三天兩頭跑當地煙草公司,咨詢政策、尋求技術支持。摸索了一年,他發現可以走“職業煙農”這條路子。
“煙葉由煙草公司統一收購,不需要擔心賣不掉。去年的效益還不錯,一畝地能有4200元左右的產值。所以今年就增加了投資,種植面積擴大到190畝,今年預計能賺20萬元。”彭大軍說,自己不擅長技術,可以集中精力做好投資管理,把技術上的事情交給“專業的人去做”。
憑著一股沖勁,彭大軍成為六塘鄉種植面積最大的煙農,正一步步實現多年未曾實現的“致富夢”。他口中所說的“專業的人”,就是聶太三,是石柱土家族自治縣龍曜農業股份合作社理事長。合作社為全縣561戶煙農提供服務,煙農入社率達到90%。
“根據煙農們的需求,我們可以提供耕地、專業化育苗、無人機植保、采收、烘烤、分級以及糧經煙協同等服務,同時還培育煙蚜繭蜂進行綠色防控。煙草公司會給予我們一定補貼,因此煙農在這些服務上支付的成本比較低。”聶太三說,合作社在為煙農提供服務的同時,也為村民提供煙葉生產季節性用工崗位500余個,可帶動煙區農民整體增收300余萬元。
與六塘鄉臨近的洗新鄉保合村,是聶太三服務的烤煙種植大村。該村41歲的村民張輝當過兵、打過工,回鄉后成為一名新煙農。2021年,他當選村支書后,堅持把烤煙種植定位為保合村的增收支柱特色產業,帶領23戶村民走上種植烤煙“致富路”,成為鄉村產業振興帶頭人。張輝告訴記者:“2021年,全村烤煙種植面積560畝,煙農戶均收入9.52萬元,如今種植面積增長到908畝,預計今年煙農戶均收入將增加到17萬元。”
糧經煙協同,穩糧又增收
“今年種植烤煙40畝、紅薯400多畝、甜玉米100多畝,光是甜玉米就賣了20多萬元。”石柱縣三星鄉五斗村的牟能普種了40多年烤煙,積極響應石柱煙草專賣局(分公司)號召,加入糧經煙多元增收實踐,是三星鄉糧經煙種植面積最大的煙農。
2023年,石柱縣構建“政府煙草扶持、合作社組織、煙農生產、龍頭企業訂單收購”的糧經煙協同發展新模式,畝均增收1390元。其中,煙農合作社發揮帶頭作用,與石柱金田集團簽訂種植收購協議,組織煙農定向生產粉絲加工高淀粉紅薯,從生產物資、技術指導、采收運輸、銷售渠道等各環節提供全鏈條服務,確保煙農“種得好、賣得出、有收益”。
“以煙穩糧、以煙促糧”是國家煙草專賣局落實國家“重農抓糧”戰略的重要舉措。重慶充分利用煙田閑置時間,施行糧煙、煙菜、煙薯、煙豆輪套間作,實現煙田疊加增收。
相關負責人介紹,重慶市煙草專賣局(公司)整合基本煙田保護、現代化基礎設施配套等資源,推進煙區產業綜合體建設,推動糧經煙協同發展,先后打造巫溪文峰、彭水三義等10個國家級煙區產業綜合體,發展糧、豆、薯等復合種植近2萬畝,畝產值從4500元增加到近6000元,增幅高達33.33%。同時,多元產業多點開花,深度挖掘對口幫扶地區生態優勢和農特產資源,因地制宜幫助發展中藥、養殖及農產品初加工等產業,先后引進羊肚菌、肉牛、李子等項目30多個,實現年產值近1億元。
依托體制和產業優勢,重慶市煙草專賣局(公司)堅持將生產計劃向對口幫扶地區適度傾斜,累計落地對口幫扶資金4.03億元(包括煙葉生產和基礎設施建設投入),2022年煙農戶均收入達到15.64萬元,位列西南煙區第一,惠及農村富余勞動力3.5萬余人,助農增收效果顯著。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