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煙農常明超正在機械化移栽作業(郭景輝 攝)
海拔900多米的陜西省延安市富縣茶坊鎮西溝門村,一輛三輪車裝滿剛采收的鮮煙葉,正行駛在道路上。駕駛這輛車的是年輕小伙常明超,靦腆的笑容一直掛在他臉上。
到達目的地,車輛停穩,常明超麻利地往下抱煙。他是個典型的“90后”,卻也是有8年種煙歷史的老煙農。
90后小伙走上種煙路
從2016年開始,富縣不斷擴大煙葉種植面積,在煙站技術員的介紹下,初中畢業后的常明超開始種植烤煙。從專業化育苗、大田移栽、煙田管理再到成熟采收、入爐烘烤、煙葉初分,常明超從零開始學,積極向技術員請教,不斷總結探索,慢慢找到合適的種植方法。?
“剛開始種植煙葉的時候,也沒有什么信心,想著還不如種一些傳統農作物,心里也有把握一些,每年好歹也能掙個三四萬塊錢,農閑后還可以出外打工,再掙點補貼。”常明超的妻子杜小彥說,可常明超種植煙葉后,就像著迷了一樣。
煙葉種植,從前一年的十二月份就開始忙碌,在田地里冬深翻,隨后育苗。等到來年四五月份,正是烤煙移栽的關鍵時期。常明超需要帶人下地干活,經常忙到天黑得什么也看不見才回家。
“等到烤煙的時候,三四個小時要觀察一次煙葉變化情況,在這期間吃不好、睡不好,都是常事。”杜小彥說。
常明超說,剛開始妻子對于他種煙并不看好,年份不好時,受災害減產的影響,除去成本,純收入也剩不了多少。但近幾年是種植煙葉最好的年景,他種煙的收益逐年提高,從2015年的16畝一直增加到今年的46畝。除去人工、肥料等成本,今年常明超的收入能達到近20萬元,家里欠債不僅還了一部分,還添了輛小汽車,妻子也慢慢地理解并支持他的事業。
“前幾年種煙沒有合適的農機,家里勞動力有限,父母年齡也大了,每當煙葉生產關鍵時期就靠我們夫妻倆,愁人得很。”常明超說,隨著煙草公司起壟、覆膜農機、無人機植保的推廣應用,栽煙更加省工省時、效率高,雇工方面再也不犯愁了,明年他準備向煙站多申請一些面積,成為種植大戶。
常明超愛鉆研,為了提高種煙機械化水平,提高效率節省成本,在起壟、覆膜等方面,他不斷探索改造農機,不僅節省了投入,還緩解了雇人難、雇人貴的難題。這幾年,常明超不斷加大投入,在煙草公司的補貼下,他添了些錢,買了1臺中耕機和1臺覆膜機。
常明超介紹說,這幾年富縣煙草分公司不斷加大基礎設施項目投入,不光為煙農免費提供覆膜機、煙夾等適用農機,還免費提供飛防專業化服務,在移栽、中耕、植保等生產環節給予很大支持。在他看來,煙葉種植勞動強度和生產成本大大降低,實實在在給了大家動力和信心,往后的日子也越來越有奔頭。
規模種植,是致富路上的暢想曲
近幾年,常明超種煙的畝均收入保持在4500元左右,遠高于當地平均水平。
“要想致富,還是要擴大種植規模,現在烤煙種植的政策好,尤其是這兩年煙草公司對年輕煙農的支持力度很大,一直鼓勵我們這些年輕煙農擴大種植規模,在農機應用、技術培訓、指導服務等方面提供了很多幫助。”常明超高興地說,在忙的時候,煙草公司會協調專業服務隊幫他們解決雇工問題,煙葉價格也不斷提高,他想把握好機遇,擴大種植規模,提高種煙收益。
目前,常明超家自有土地30多畝,又流轉了20多畝,基本全部用來種植烤煙了。“煙葉種植前景越來越好,我們兩口子的收入不斷增多,我未來要當一名‘鐵桿煙農’。”談起未來,常明超充滿信心。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