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從20歲開始栽煙,今年都50歲了,這煙一種就是30年……”李在華是云南省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硯山縣江那鎮舍木那村的一位“鐵桿”煙農,從1993年起,他就開始種植烤煙。
“烤煙價格要比其他蔬菜作物穩定得多,多少年來,栽煙的收入一直是我們家穩定的經濟保障,如今我兒子已經成家,女兒也在上大學了。”李在華說。
李在華的兒子叫李繼能,是位“90后”新煙農,2018年結婚后就留在家里幫父母種烤煙。“出去也是打苦工,結婚后媳婦要生孩子,在家種烤煙可以都照看到,也能賺到錢,比在外面強多了。”李繼能說。
李在華父子在進行煙葉初分
種煙是個技術活,對常年在外務工的李繼能來說,學習種煙是回家后迎來的一個新挑戰。種煙的新方法、新技術、新政策,都需要付出大量的精力去學習。但功夫不負有心人,從烤煙育苗開始,在父親的言傳身教下,短短五年時間,李繼能就從一個種煙“小白”,成長為實至名歸的烤煙能手。
“我父親他們以前剛開始種煙的時候,沒有機器幫忙,都是依靠人力牛車,栽煙初期,家里本錢也少,還要貸款才能栽煙。”李繼能說,“這兩年,我們寨子有好幾戶人家從外面打工回來,都決定留在家里種煙,我們經常會聚在一起研究新型農機具,有了機器幫忙,現在種煙已經沒有我爸媽那會兒辛苦了。”
李繼能在整理今年的煙葉交售單
李繼能家今年種了30畝烤煙,因為自己也是育苗專業隊隊員,加上育苗收入,毛利潤20多萬元。“今年交售了大概4100多公斤煙葉,80%都是上等煙。”李繼能滿意地說。
近年來,硯山縣煙草專賣局(分公司)大力培育新型職業煙農,以促進煙區可持續發展,對煙農進行煙草政策、土壤改良保育、高效栽培技術、病蟲害智能防控技術等系列培訓,積極鼓勵家中有文化、懂技術的種煙能手參加職業煙農培訓、認證,以李繼能為典型的新一代優質煙農隊伍正在逐步充實壯大。
“我和媳婦商量了,今年栽30畝煙收成不錯,我們種煙也更有信心了,明年我們想向煙站再申請些合同來種。”李繼能笑著說。
為有效促進煙農增收,煙站技術人員鼓勵煙農發展“煙葉+蔬菜”“煙葉+碗豆”“煙葉+玉米”等一系列多元套種模式,李繼能一家積極響應,充分利用土地資源,在烤煙快采收結束時,在煙地里套種玉米。
煙葉收購剛結束,跟隨李繼能的腳步,他家今年煙地里套種的玉米長勢蔥郁。父輩三十年來堅持種煙,到如今自己接下接力棒,在老煙農的堅守和新一代煙農的傳承下,李繼能一家蓋起了小洋樓,還買了兩輛車,一輛家用小轎車,一輛生產用皮卡車,日子是越過越幸福……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