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農戶均種植規模增加至50余畝、每畝烤煙生產用工減少至19個、“烤煙+蔬菜”畝產增加數千元……自2018年提出(開始)建設煙區產業綜合體以來,貴州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興義市白碗窯鎮岔米煙區產業綜合體圍繞“煙葉強、煙農富、煙區美”的建設目標,在穩煙葉、降成本、促增收等方面取得了許多喜人成績和成功經驗。
俯瞰白碗窯。新華網發
從25畝到50畝 農田連點成片推動規模化種植
車行白碗窯岔米村,只見農田集中成片已頗具規模,隨地勢輕微起伏;通過無人機可以“瞰”見,筆直的機耕道縱橫交錯,水渠大溝依田而建。
農業現代化,規模化種植是基礎,白碗窯首先解決了土地集中的問題。
當地的烤煙專業合作社在村委會的協助下,從當地村民手中以800元每畝的價格把土地流轉過來,流轉年限5年以上,然后再流轉給烤煙種植戶。這種“返租倒包”式的土地流轉模式推動了土地經營權向種植專業戶、家庭農場集中統一流轉,推進煙區土地長期穩定流轉、高效利用。
目前,白碗窯綜合體流轉土地2010畝,其中50畝以上連片面積占總面積80%以上。土地集中了,流轉更方便了,烤煙種植戶的規模化種植也有了條件。
“我們家這兩年烤煙種植都在100畝以上,今年種了108畝,我算了一下純收入在40多萬元,還是掙得不錯。”41歲的岔米村村民汪文祥覺得,年輕人干農業就得“上規模”,小打小鬧種地還不如去打工。
“七、八年前這個片區戶均種植規模差不多是25畝,今年已經超過50畝了,煙農的種植規模每年都在增加。”白碗窯煙葉站副站長劉朝忠介紹,綜合體建設逐步改變了以往戶均20余畝煙田的“零散狀態”,正朝著建設戶均60畝煙田的“連片式”生產布局轉變。
夏興龍查看煙地里茬作蔬菜的生長情況。新華網 盧志佳 攝
從25個工到19個工 升級設施設備助力減工降本
土地的集中、穩定,既有利于各種產業的規模化、標準化種植,也有利于高標準農田、煙田項目的實施。
以白碗窯岔米煙區產業綜合體為例,近年來,綜合體開展了破埂并田、機耕便道、排水溝渠等建設,配套了煙水工程管網8.9公里,建設了機耕道15.4公里,推動了零碎分散土地的宜機化改造。此外還升級了烘烤工場一處共60座清潔能源烤房。生產條件的明顯改善,大幅減少了烤煙生產的用工,為煙農降低了生產成本。
“就拿運輸來說,以前我的煙地特別分散,有些坡上的地離機耕道很遠,最遠的有1公里,一炕煙光是從地里背出來就比路邊的煙地多費幾個工。”汪文祥說。
煙農夏興龍感觸最深的則是打田環節。“以前打田用小型旋耕機,一個人一天只能打一畝田,還要220元工錢,現在通了機耕道,我的70畝地都是用大型拖拉機打田,一天可以打14畝左右,一畝收費120元,節約了不少成本。”夏興龍說。
再比如說煙田植保,由于煙地比較集中,部分病蟲害防治可以通過無人機噴灑農藥或者投放蠋蝽等害蟲天敵來實施,也減少了一些用工。無人機作業一個小時就可以覆蓋100畝以上,綜合體內1300多畝烤煙一到兩天就可以完成植保工作。
設施設備升級究竟能為烤煙種植減少多少用工成本?白碗窯煙葉站的技術人員李畢榮專門做了測算,綜合體建設之前,每畝煙地從移栽到烘烤整個過程,大概需要用工25人次,目前已經減少到19人次左右。“按照我們這里每個工140元均價來算,每畝大約可以節約成本840元。”李畢榮說。
當地煙農使用中大型拖拉機打田。新華網發
從5000元到7500元 “烤煙+蔬菜”提升土地收益
高效綜合體,既在高質量建設、高效率管理,也在高水平利用。在白碗窯,在烤煙種植的基礎上,推進“烤煙+蔬菜”輪作、倒茬種植已成為當地政府、合作社和煙農的共識。
劉朝忠介紹,目前綜合體內穩定烤煙種植1345畝,實行隔年輪作,接茬產業為花菜、卷心菜、蘿卜、青菜、大頭菜、豌豆等蔬菜,年種植2010畝;輪作產業為冬瓜、芋頭、生姜等特色有機蔬菜,年種植1800畝畝,土地產出率大幅提高。
夏興龍就是在煙區嘗試“烤煙+蔬菜”的煙農之一。去年在烤煙采收臨近尾聲之時,夏興龍利用30畝煙地種了花菜和卷心菜各15畝。“就在種煙的地壟上種菜,不用重新打地起壟,不用覆膜,還能利用煙地的余肥,就請了一些人工,中間再補一次肥,基本上不用操心。”夏興龍說。
“煙+菜”模式具體能增收多少呢?夏興龍給記者算了一筆賬:去年一季蔬菜共為他增收7萬余元,平均到每畝約2500元,加上烤煙收入5000元,他的畝產達到7500元左右。
嘗到“烤煙+蔬菜”甜頭的夏興龍今年又種了30畝蔬菜,心思活絡的他還在盤算:“還可以摸索能不能種一些時節合適、價值更高的蔬菜,理論上還可以增加一些收入。”
不僅煙地配合現代技術,在烤煙育苗棚、烤房等設施內,白碗窯的煙農們也在進行西瓜、食用菌種植,多元種植經營幫助煙農拓寬了增收致富渠道,也增強了煙農耕種生產經營的韌性。
劉朝忠說,煙草部門正在建立職業煙農培育長效機制,除了引導煙農真正走上職業化道路,也著力把煙農培育成多元增收的經營主體,在綜合體內實施“主+副”工程,圍繞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努力拓寬農民增收渠道,確保煙農收益逐年增加。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