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時節,寒意漸濃。在廣西壯族自治區河池市南丹縣六寨鎮的煙田里,機器轟鳴聲不斷,大小不一的翻耕機來回穿梭,深翻過的土塊魚鱗般排布在整齊的煙田里。
“今年我種了70畝生態煙葉,長勢很不錯,比常規煙葉每畝多收入700元。”河池市第一批種植生態煙葉的六寨鎮龍馬村煙農羅德賢開心地說。
羅德賢口中的生態煙葉,是使用新配方有機肥料培育出來的煙葉。這個新配方由河池市煙草專賣局(公司)與廣西中煙工業有限責任公司共同研制,目前正處于試驗階段,是河池市局(公司)推進綠色煙葉工程的一個重要項目。
近年來,河池市局(公司)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圍繞“全面綠色防控”工作目標,按照“系統防控、營養抗病”思路,持續推動煙葉綠色種植與綠色防控工作取得新進展。
破解難題,走穩綠色發展之路
河池市局(公司)嚴格貫徹落實綠色低碳循環發展要求,緊盯目標關鍵,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積極融入“三農”工作大局,牢牢把握發展機遇,把綠色作為煙葉生產工作的底色。
目前,河池市共有2個縣12個鄉鎮283戶農戶種植烤煙,戶均面積42.4畝,屬于小煙田作業。種植區域多為山地,地勢起伏大,田地較為零散,難以形成規模種植。
如何破解“小、散、疏”種植難題,實現“小而精、小而優”發展目標,做好山地煙田綠色發展大文章,是擺在河池市局(公司)面前的一個問題。
依托行業先進理念和技術,借鑒云南、湖南及貴州煙區的好經驗好做法,河池市局(公司)開展了一系列有益嘗試。
制定年度綠色發展系列工作方案,明確目標任務、工作內容,把實踐成果固化為長效機制,常態化開展煙葉綠色發展工作。同時,以技術升級為重要抓手、以人員培訓為推廣基礎,積極推進綠色防控、低碳烘烤、地膜回收三項工作。
通過推廣“農業防治+預測預報+關鍵技術”的煙葉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集成模式,將綠色防控體系與煙區糧油作物綠色防控技術融合集成后加以實施應用,推動形成“糧煙融合”綠色生產模式,力爭打造河池煙葉綠色發展新亮點。
同時,以集中培訓、煙技員指導的形式,提高煙農綠色種植意識,督促煙農自覺做好地膜回收工作,規范農事操作。在此基礎上,持續開展技術研究,拿好技術破題的“金鑰匙”,以技術創新驅動煙葉高質量發展。一方面,根據上級工作安排,配合開展綠色防控技術研究,落實好科技項目研究的田間取樣調查、試驗研究與示范推廣工作;另一方面,積極開展綠色防控技術本地化研究,立足實際,借助科研院校力量,開展綠色防控技術本地化應用研究,提高病蟲害綠色防控水平。
今年,通過與廣西大學合作,河池市局(公司)開展“河池煙區K326中棵煙生產關鍵技術研究”科技項目,進行K326烤煙主要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專題研究,探索集成烤煙病蟲害防控技術,使之更適合在煙區推廣應用。
“我們的目標是做到全面綠色防控,做到生產全過程、全鏈條防控,以煙葉綠色生產推動大農業發展。”河池市局(公司)副局長劉文革表示。
今年以來,河池市局(公司)建成綠色防控綜合示范區2500畝,全年無嚴重病蟲害情況發生;煙葉質量實現大幅度提升,上等煙比例增加了14.15%,戶均收入增長率34.66%,煙葉種植效益進一步提升。
縱深推進,確保綠色技術落地見效
實現煙葉綠色發展目標,推進技術落地是關鍵。
河池市局(公司)積極貫徹綠色發展理念,全力構建煙區綠色發展模式,以新能源烤房應用為抓手,以土壤保育、增施有機肥、生物防治為核心,大力推廣綠色生產技術,生產全過程持續做到“4個場景9個環節100%到位”。
“煙葉綠色生產有四大重要場景,冬翻冬種、清潔煙田、精準施肥和綠色防控。”河池市局(公司)煙葉科副科長何明雄說,“我們結合河池實際,不斷完善河池綠色生產技術推廣方案。從四大場景出發,嚴抓防控標準,細化具體措施,力促技術落實,實現了冬翻曬土、綠肥還田、煙田輪作、地膜回收、煙稈回收、有機肥使用、煙蚜繭蜂釋放、使用微生物菌防治根莖類病害、使用性誘劑防治斜紋夜蛾9個環節的100%到位。”
成績的取得,離不開河池市局(公司)對“人、物、場”的整體謀劃。
人——高頻開展培訓,確保技術內化于心、外化于行。
“我們嚴格按照市局(公司)制定的綠色防控技術方案和標準,定期組織開展綠色生產技術培訓和指導。通過開展現場觀摩、經驗交流等,針對生產各個環節,推廣先進的綠色生產技術和經驗。”煙技員羅傳東介紹。
今年,河池市局(公司)已組織開展了4期20個批次的相關培訓,引導煙農自覺踐行綠色發展理念,提高煙農綠色生產技能水平。
“什么時候、用什么技術、防治什么病蟲害,培訓時都和我們說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90后煙農羅祖江說,“即使這樣,羅技術員還會多次一對一地向我們強調技術內容,經常提醒我們做好準備工作,比我們自己種煙還上心。”
物——惠農政策落實到位,全力保障物資供應。
為提高煙農開展綠色生產的積極性,河池市局(公司)加大對綠色生產的政策扶持力度,為種植生態煙葉的煙農提供一定的補貼支持,保障煙農綠色生產無資金壓力、無物資壓力、無種植壓力,不斷提高煙農參與綠色生產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目前,河池市局(公司)對綠色防控物資、專業化植保服務等提供政策支持,確保煙葉生產主要技術落地落實。
場——升級改造生產場所,全程跟蹤生產場景。
“這新能源烤房好啊!省時省力、干凈衛生,整個外部環境也大大改善了。”用上新能源烤房后,龍馬村煙農何可斌說。
今年,河池市局(公司)共升級改造新能源烤房639座,覆蓋率達100%。除此之外,全程跟蹤生產場景也是技術落地的重要一環。“我們制定嚴密的工作計劃,每個重要時間節點都會提前提醒,并深入各生產現場開展指導,確保各項標準化技術落實到位。”羅傳東談及技術推廣的日常工作時說。
“全面推廣煙葉綠色生產就得靠長期堅持,用行動見實效,用實效帶煙農。”何明雄說。
服務提質,融入大局帶富群眾
在推動煙葉綠色生產的過程中,河池市局(公司)主動融入鄉村振興大局。今年以來,河池市局(公司)堅持黨建引領,依托國家標準化煙站建設,將黨支部建到煙站一線,打造黨支部“種煙示范區”、黨員“生產示范田”,在煙葉生產一線充分發揮黨員先鋒模范作用,點燃煙葉產業綠色發展“紅色引擎”。
一個支部就是一座堡壘,一名黨員就是一面旗幟。“敬業愛崗是合格,爭當先鋒模范才是優秀。”劉文革說,“黨員帶頭負責各個片區的綠色防控技術推廣,引導煙農轉變觀念、采取行動,共同推進煙葉綠色發展。”
此外,河池市局(公司)持續推進煙葉生產網格化管理模式,構建“市級—縣級—煙站”三級技術指導模式,形成“生產示范區—黨員示范田—示范戶—煙農”技術逐步落地應用模式,通過制作宣傳展板、開展宣傳活動、發放技術宣傳資料、召開田間現場會等多種形式,確保技術指導到基層、到田間、到煙農,進一步提高煙葉生產服務質量。
“我們列好工作明細表,明確每個環節的工作內容,通過現場說、田間講,做好宣傳工作。”六寨煙站站長吳振華說,“我們從煙農角度出發,將綠色防控技術和每個生產環節結合起來,讓煙農養成自覺做好綠色防控的習慣。”
“冬翻時要把油菜花壓進地里,增加土壤有機質,改善土壤,順便也完成了土地保育工作。”
“團棵期需要培土追肥,提醒煙農順帶把蚜繭蜂放了。”
“打頂前后,囑咐煙農記得預防葉斑類病害。”
……
吳振華電腦里的一張表格,清晰地寫著在冬翻、移栽、中耕培土、大田管理、煙葉采收每個環節需要采取的防控措施,提醒他全程提供技術跟蹤指導,確保煙農不落一人。
提起綠色防控,何可斌感慨頗多。今年6月,干旱許久的煙田迎來一場大雨。雨變緩沒多一會兒,何可斌的微信就收到一張圖片——煙田排水溝滿是積水。這是吳振華發的,提醒他抓緊時間給煙田開溝排水。
“我們聽技術員的,把溝渠從35厘米挖到了50厘米,別小看這十幾厘米,一旦排水不及時,根部壞死會導致煙株萎蔫凋謝,嚴重的會導致植株死亡。”何可斌說,“一有情況,煙技員都比我們早到煙田查看情況。”
在何可斌的精心管護下,煙葉上部葉開片好、落黃好、無病蟲害。隨著一爐爐金黃的煙葉出爐,何可斌喜笑顏開。
“到煙站交售煙葉,我們都是高高興興來、高高興興回。”羅祖江說,“我種了4年的煙葉,從一開始種15畝到現在種78畝,靠種煙我重新裝修了家里的房子,購置了新家電。”
煙葉生產效益看得見,吸引不少年輕人加入。羅富鎮納老村的陳洪陽返鄉創業,今年流轉了210畝土地種植煙葉。
帶富群眾,振興鄉村。“以前,村里打牌、打麻將的人經常是一湊五六桌,現在好多人都去煙田里打短工了,沒有人打牌了。”陳洪陽說,“村里有了新變化,村民收入也多了。”
“鄉村振興,產業振興是重中之重。因地制宜,實事求是,在推動煙葉綠色發展的過程中,一件接著一件辦、一年接著一年干,我們的美好愿望定會如期實現。”劉文革說。
亮點點擊
“烤”出好前景
黎倩汝
初冬時節,清晨的薄霧纏繞群山。天剛蒙蒙亮,廣西壯族自治區河池市南丹縣六寨鎮龍馬村煙農何可斌就在烤房里忙著搬運食用菌、木材。往年,烤房這個時候早已熄火停工,而如今烤房依然熱鬧,準備開展食用菌、木材烘干作業。
“新能源烤房就是好,不僅能烤煙葉,還能烘干稻谷、食用菌、木材。”提起今年新建的新能源烤房,何可斌感慨地說,“多虧政府和煙草公司幫我們建造了新的烤房,不僅煙葉烘烤方便多了,還幫我們增加了收入!”
“一個烘烤季下來瘦10斤”“吃也吃不好,睡也睡不好,整天擔驚受怕”“身上都是臟兮兮的”……想起烤煙往事,何可斌打開了話匣子。何可斌種植烤煙已有六七年,烤房的變化和發展他心里十分清楚。
炎炎夏日,熱浪滾滾,一張簡易床,一臺電風扇。剛種煙時,烘烤時節,何可斌就住在烤房旁。那段時間,用他的話說就一個字——熬。
近年來,河池市煙草專賣局(公司)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聚焦“雙碳”目標,投入1018.27萬元,在4個集中烘烤工場新建新能源烤房65座,升級改建內置式新能源烤房224座,增配外置式新能源燃燒機350套,新能源烘烤覆蓋率達100%;大力推廣生物質顆粒作為燃料,推動煙葉生產走上低碳環保、節能增效的綠色發展之路。
今年上半年,煙技員忙前忙后,為兩座烤房增配了外置式新能源燃料機和智能控溫系統。看著變化不大的烤房,何可斌心里不禁嘀咕:“就加裝了一個燃料斗和溫度計能有什么作用?生物質顆粒燃料效果有那么好?”
面對何可斌的擔憂,煙技員黃朝江向他解釋道:“生物質顆粒燃料是一種高效清潔可再生資源,主要由木屑、鋸末、秸稈等廢棄物加工而成,運輸、儲存方便,干凈衛生,不僅燃燒效率高,還能大幅減少污染物的排放。”
到6月烘烤季,何可斌實地查看了新能源烤房。看著金黃的煙葉干凈出爐,何可斌迫不及待想嘗試使用新能源烤房烘烤煙葉。何可斌掰著手指頭,坐在烤房旁算了一筆賬——一噸生物質顆粒燃料大約900元,大大節約了投入成本;燃料由煙農合作社組織團購,質量有保障,還直接送到烘烤工場,節約了大量時間精力,省錢又省心。
更讓何可斌高興的是,烘烤期間終于能睡個好覺了。新能源烤房8個小時添加一次燃料,只要設定好溫度、濕度,嚴格按照烘烤工藝,烤出來的煙葉質量就不會有問題。同時,烘烤工場干凈多了,周圍空氣中的顆粒、灰塵明顯減少。
得益于全面推廣生物質新能源烤房,2023年河池市預計減少烤煙燃煤用量8000噸,有效提升了綠色生產水平。
“煙農都說好!”黃朝江說,“自從使用生物質新能源烤房后,煙農烤煙更輕松了。”新能源烤房利用燃燒機自動送料,從而實現自動控制,只要保證燃燒斗內的燃料充足,燃燒機就能夠穩定供料,大大減少了加料次數,降低了工作強度。
在黃朝江的指導下,何可斌還利用新能源烤房烘烤稻谷、食用菌、木材,一座現代化烤房成了煙農致富增收的好幫手。
“一部手機種好煙,科技助力煙葉產業綠色發展,相信今后在家躺著就能把煙種好、烤好!”何可斌說,“在村里種煙,一家老小都能顧得上。明年我打算擴大種植規模,跟著煙技員用心學習科學種煙方法,把煙葉種好、管好、烤好,生活一定會越來越好。”
烘烤工場的工人將烤好的煙葉取出。黃朝江攝
煙技員(右)在煙田指導煙農進行煙葉生產管護。覃興福攝
南丹縣煙田。潘棉純攝?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