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下,走進云南省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丘北縣,映入眼簾的是一幅幅生動的冬耕圖,一派生機勃勃的勞作忙碌景象。煙葉收購結束后,氣溫日漸轉涼,膩腳鄉悄然掀起了一股冬耕生產“熱潮”,在農機的“打造”下,這些冬閑地慢慢變成了來年的“增收田”。
過去,“養牛為種田、養雞養鴨為了生活”是膩腳鄉村民的生活方式。現在,一片片“金葉”讓膩腳鄉農民的生產方式發生了轉變。
膩腳鄉位于丘北縣西南部,屬于高寒山區,由于其特有的自然環境優勢,烘烤出爐的煙葉香氣質好、香氣量足、煙質優良。現在,膩腳鄉的烤煙種植面積已從2011年的2630畝增加到了2.48萬畝,十多年間,烤煙產業已經成為了膩腳鄉的支柱產業。隨著農業現代化的推進,農業機械化已成為提高農業生產效率的“主力軍”。12月份以來,膩腳鄉的田間地頭里,隨處可見正在進行機械作業的農機設備。
“突突突……”在丘北縣膩腳鄉新店村的巖腳地塊,丘北膩腳鄉騰達烤煙綜合服務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社員王加文正駕駛著大型拖拉機在田間穿梭作業,不一會兒就完成了土地翻耕作業。這一畝地,以前用人力進行冬耕翻犁需要一整天,不僅費時費力,而且成本較高。自從用上農機以后,半個小時不到就能完成。隨著煙草農業現代化、信息化不斷發展,王加文趁勢搭上農機發展“快車”,抓住新“機”遇,踏上了增收致富路。自從2013年開始接觸農機以來,通過不斷摸索,王加文對農機性能的了解不斷加深,成為名副其實的“農機達人”。同時,王加文還是一名名副其實的“鐵桿”煙農,他從1997年開始種煙,至今已有20余載,每每談起機械化對煙葉種植環節的好處,王加文總有說不完的話。
膩腳鄉新店村巖腳地塊正在進行機械化預整地作業。
“以前煙農大多是使用勞力來進行冬耕翻犁和預整地理墑打塘作業。如今,現代農機設備、信息化平臺的普及和推廣不僅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當前煙農年齡偏大、勞動力缺乏等難題,還能幫助煙農減工降本,別提多好了。”王加文說。
望著自家的煙地一會兒就被王加文用大型拖拉機打理好了,膩腳鄉新店村的煙農楊國品在田埂旁笑得很開心,這已經是他連著兩年使用大型拖拉機進行冬耕翻犁了。
“這上了年紀以后,翻耕土地越來越吃力,又不忍心將土地閑置起來。現在,我們可以用‘云滴農機’平臺預約農機作業,冬耕翻犁和預整地理墑打塘都有專業的農機手來操作,不僅大大縮短了時間,還節省了勞動成本,真是既省心又省力呢!”楊國品說。
膩腳鄉大部分地區屬于山地地形,除了在部分地勢平坦地區推廣大型機械外,還大力推廣小型化、多功能、組合式山地農業機械,例如小型旋耕機、覆膜打塘一體機等機械設備,因地制宜推廣機械,不僅有利于提升膩腳鄉烤煙生產技術水平,還能幫助煙農降本增收。
下一步,膩腳煙葉工作站將結合膩腳鄉的地形地貌,在冬耕翻犁、大田移栽覆膜、中耕培土等環節,大力推進農機農藝融合,協同使用“大、中、小”型農機具,宜大則大,宜小則小,提高現有農機具使用效率,合理配置一機多用,降低農機具購置成本,逐步提升山地農業機械化水平,助力煙農駛上輕松種煙“快車道”。
在膩腳鄉這片寬闊的土地上,越來越多的煙農像王加文一樣,在每一個農忙季節辛勤耕耘,用智慧和汗水譜寫著勞作的贊歌,用實際行動奏響金葉幸福樂章,鋪就更寬闊的鄉村振興致富路。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