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云南省委、省政府持續抓好高原湖泊保護治理的要求,2020年1月至2023年12月,云南省玉溪市煙草專賣局、浙江大學、云南省農業科學院農業環境資源研究所共同實施完成了“撫仙湖流域植煙區氮磷面源污染防治關鍵技術應用”項目。
經過多年聯合攻關,撫仙湖流域植煙區氮磷面源污染防治取得顯著成效,進一步穩定了核心煙區,推動農民增收,對云南省高原湖泊生態保護、環境治理及周邊綠色農業發展起到示范作用。
澄江撫仙湖流域煙糧協作(資料圖)。陳志青 攝
構建污染防治一體化技術體系
項目實施中,如何在保障農業增產提質增效條件下,削減流域氮磷面源污染,是項目組在撫仙湖保護與富營養化防控中需要解決的科技難題。
項目以發展環湖綠色農業為立足點,以做“減法”的思路指導促進農業生產,在對撫仙湖流域植煙區種植作物及生物質全面調研的基礎上,優化輪作制度、優化水稻蠶豆品種和肥料類型配比,開發新型復混肥,減少氮肥磷肥、農藥等投入,減少農業退水氮磷排放,篩選出適宜煙后種植蠶豆品種2個,推廣應用“烤煙—蠶豆—水稻—蠶豆”輪作模式。
項目組從多方面持續發力,開發出3個關鍵材料和煙葉提質“氮磷減施減排”炭基復混肥,研發出氮磷面源污染削減關鍵技術7項。
本項目創新植煙區小流域氮磷面源污染防治關鍵材料、技術、產品,集成構建了“撫仙湖植煙區小流域氮磷面源污染源頭削減—過程阻控—末端凈化一體化綜合工程模式與技術體系”,可以削減氮磷輸入累計80%以上,為植煙區煙葉優質高產、撫仙湖小流減氮磷面源污染防治提供了可行、綜合、具有參考價值和指導意義的方案。
三湖流域推廣獲認可
項目編制了“烤煙—蠶豆輪作栽培技術規程”和“炭基復混肥應用技術規程”,累計建成核心示范區11.4萬畝;在三湖流域山地開展技術推介,輻射示范12萬畝,帶動輻射區完善豐富“煙—豆”“煙—菜”“煙—玉米”等“煙+N”種植技術體系,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明顯。
2023年12月22日,由云南省煙草專賣局組織并主持,邀請科研機構、高校的7位專家組成鑒定委員會對項目成果進行鑒定,專家一致認為該項目在新型鐵碳耦合濾料、生物炭海綿掛膜材料開發方面具有創新性,總體研究達到煙草行業領先水平。
相關負責人介紹,“撫仙湖流域植煙區氮磷面源污染防治關鍵技術應用”項目是云南省煙草專賣局一項重大的科研布局,項目的實施與成果推廣詮釋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生態理念,成為煙草行業綠色轉型、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典范,是煙草行業對生態保護和綠色發展理念的深度踐行。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