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高的個子,白皙的皮膚,寬圓的臉上一副灰色的墨鏡格外引人注目……第一次見到的趙宴,妥妥一副老板形象。
但是眼前的趙宴,白皙的皮膚黝黑了許多,蹭亮的皮鞋也變成了沾滿泥土的解放鞋……
“近幾年,生意難做啊。聽朋友說種植烤煙是一個短、平、快的產業,畢竟年輕,我也想嘗試一下。”談及當初“棄商從農”的初衷時,趙宴感慨地說道。
趙宴曾經是一名從事第三產業的個體戶,但隨著市場競爭的加劇,感到力不從心的他決定開始尋求其他的致富渠道。
轉型初期的趙宴嚴重缺乏行業技術知識,也沒有勞動資源,但他憑借著在城市打拼多年積攢下的經驗和抗壓能力,在當地煙草公司技術人員的幫助和指導下,終于在新九鎮踏鲊村開啟了他的煙葉種植之旅。他尋到的這片200多畝的土地不僅平整、連片,基礎設施也完善,正是他夢寐以求的農田。
土地落實后,趙宴迅速投入到基地建設中,從整地、理廂到架設水管、鋪設管網,再到建造烤房。短短的時間內,200余畝烤煙苗被悉心移植,20座烤房拔地而起,一個現代化的產業基地初具規模。
新九鎮踏鲊村連片煙地
在當地技術員馬孝祿的宣傳下,趙宴進一步了解煙草行業和當地政府關于煙葉種植的扶持政策,也下定了要轉型成為一名烤煙種植大戶的決心。
很快趙宴就迎來了轉型后的挑戰——團隊管理的復雜性。為解決這項難題,在建筑工程管理思路的啟發下趙宴制定了兩項獨特的管理方式:一是點工制度。實行每日結算,在保證生產效率的同時也降低了固定成本;二是“1+2+N”的管理模式:聘用兩名長期工負責日常管理、技術落實以及初步驗收,同時也負責監督和培訓臨時工人,最后由趙宴本人對長期工的評價結果進行二次審核。系列管理手段實現了每畝地用工量的精簡,也讓種植煙葉的用工成本得到了有效控制。
近年來,農機農藝技術的大力普及讓趙宴打開了煙葉種植的新天地。2024年,趙宴全面引入了機械化作業。
鋪管覆膜一體機正在進行鋪管覆膜
據了解,160畝的土地利用旋耕機和小型挖掘機完成土地整備工作僅需10天,采用覆膜一體機可減少340個工時,水肥一體化滴灌技術較傳統灌溉方法僅人工成本一項就可節省約1.2萬元。
“現在的農業不是過去那種‘靠天吃飯’的傳統產業了,而是一個充滿創新與活力的現代產業。”分享起轉型的故事,趙宴說,“不過我還是幸運的,正巧趕上了煙草行業培育新型種植主體的東風。”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