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時節,走進瑞金市云石山鄉黃安村,放眼望去,阡陌縱橫交錯,微風拂來,道路兩旁的田地翻滾著綠色的波浪,令人欣喜不已。田里的烤煙采收結束后,農戶們趁著晴好天氣進行水稻插秧作業,一片農忙景象躍然眼前。
“稻前有煙,煙后有稻。這塊地啊,簡直就是個‘聚寶盆’,種完烤煙,收獲的是‘金葉子’,接著再種上水稻,嘿,又是一波‘黃金雨’!”正在田里忙活的種煙大戶丁石古說道,眼中閃爍著滿足與喜悅的光芒。
圖為煙農丁古石進行插秧農事操作
今年50多歲的丁古石是黃安村里“老行家”,既是烤煙種植能手,又是水稻制種能人。他深諳“煙稻輪作”的精髓,將家里的60多畝田全部投入到烤煙種植,煙葉采收后再種上水稻。一地兩用,一年雙收,嘗到了甜頭的丁古石臉上洋溢著滿足和自豪:“上半年,我種植的烤煙可是優質的煙葉原料;下半年,煙田還可以種植水稻,進行雜交制種,實現煙稻雙收兩不誤。”
夏季收獲黃金葉,秋季煙區飄稻香,農田“四季不閑”。這種耕作方式不僅提升了土地的利用率,也帶來了豐厚的經濟回報,煙田畝均產值可達到5000元左右,畝產水稻種子在500公斤以上,一茬煙一茬稻種下來,每年畝均產值可突破8000元。
“烤煙和水稻都是季節性很強的作物,烤煙收獲后正好可以接著種植水稻,這種合理輪作的耕種方式不僅能提高土地利用率,還能有效減少病蟲害和優化土壤條件,實現煙葉與糧食生產的雙重提升。”云石山煙葉工作站煙技員朱志文介紹道。
此外,煙稻輪作的耕種方式打破了單一作物連續種植可能引發的病蟲害循環和加劇,大大減少了農藥的使用,擦亮了農業生產的“綠”底色,實現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的雙贏。
據了解,今年黃安村種植烤煙500畝,預計收購煙葉1300擔,煙葉產值約220萬元。通過合理輪作種植煙后稻,總產值預計可以增加100余萬元。煙農的“錢袋子”更鼓了,小日子也越來越紅火,一條主業穩增收、多元產業促增收的煙稻協同發展的新畫卷在黃安村悄然展開。
近年來,瑞金煙草按照“以煙促稻、以煙穩糧、協同發展、共同受益”的產業融合發展思路,積極推動煙稻輪作制度,利用現有農機設施設備,助力水稻生產。完成烤煙育苗的大棚變身育稻秧的搖籃;用于煙田翻耕的大型拖拉機也開始為稻農開展機耕服務;各鄉鎮的閑置烤房也成為稻谷烘干的場所。通過一棚多育、一機多能、一房多用,讓每一個設備設施都充分發揮功能,有效解決育秧場地、農機設備設施不足等問題,幫助煙農降本增效,實現真正意義上的煙稻產業深度融合。
“煙稻融合既是煙農增收的路子,也是守護糧食安全的路子,通過“以煙促稻、以煙穩糧”的產業深度融合,讓農民把“錢袋子”拿得更穩,夯實穩糧增收根基。”瑞金煙草副經理曾浩說道。
接下來,瑞金煙草將繼續總結過往的經驗做法,立足現代煙草農業建設,加大基礎設施及農業機械化的投入力度,落實推廣各項新技術,提升服務效能,積極打造“烤煙+水稻”產業綜合體,讓煙稻融合的“新路子”走得更穩、更遠。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