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湖北省利川市煙草專賣局(營銷部)搶抓機遇、主動作為,積極融入鄉村振興戰略,緊緊圍繞以煙穩糧、以煙促糧、糧煙協同一體發展理念,探索 “煙+N”種植模式,實現農民收益最大化,助力產業振興。
煙+稻輪作 “輪”出產業“高質量”
仲夏的利川煙區,處處彌漫著豐收的氣息。清晨,煙農們早早地來到煙田,開始了忙碌的一天。
“我這一塊煙田全是稻田輪作,今年合同種植120畝,其中煙稻輪作90畝。”近日,團堡鎮煙農羅見玲一邊清理田間不適宜煙葉一邊指著綠油油的煙田說。
羅見玲是團堡鎮出了名的“老煙農”,不但煙葉種植水平高,而且創新意識強,是大家公認的“女強人”。2023年在常規種植煙葉的基礎上,她積極響應煙稻輪作模式,以一年稻一年煙輪茬種植,獲得了煙稻雙豐收。
羅見玲在煙稻輪作煙田查看煙葉長勢。
“通過煙稻輪作,不僅稻谷飽滿,而且煙葉無雜色,品質高,更重要的是消除了煙稻病蟲害滋生環境,減少病蟲害侵蝕,煙葉質量和收入大幅度提升。今年擴大了90畝煙稻輪作規模,目前煙葉長勢好,又是一個豐收年。”羅見玲富有經驗地介紹道,煙稻輪作要注意田間溝渠排水,做好煙葉的控水、控肥工作。
“近年來,利川煙草(營銷部)結合當地海拔、土壤、氣候等農產業全面分析,適合進行科學的煙稻輪作。目前,團堡鎮探索煙稻輪作近800畝。實踐證明,煙稻輪作不僅土壤中各種元素的結構比例可以得到優化,減少病除害,有效改善土壤生態,實現煙葉與糧食生產質量和效益的雙提升,還有利于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保障糧食生產,推動產業高質量發展。”團堡煙站副站長張忠奎介紹。
煙+菜套種 “套”出收入“增長點”
雨后初晴,在汪營鎮高速進出口,遙望煙田,翠綠的煙葉浩如煙海,在微風吹拂下泛起陣陣煙波。
“今年我種了300畝煙,其中200畝是煙菜套種模式,預計銷售收入在130萬元左右。”張興權在田間一邊施藥一邊說道。煙菜套種不僅使土地得到了有效利用,更重要的是農民收入有了新的增長點。
2023年,張興權借著利川煙草深入推進“煙菜套種”模式的東風,與“蔬菜大王”譚林勇共同流轉土地,實行分種經營,合理利用土地資源,力求土地使用最大化,當年種植煙葉200畝,實現了銷售收入100萬元。
“煙菜套種是煙農增收的一種新模式。去年我的煙葉在中部葉片采摘后,譚林勇就開始在煙蔸下種植蔬菜,煙菜互不影響生長,每畝增加收入在2000元以上,形成煙菜優勢互補。到今年3月蔬菜采收后,又開始種植烤煙,以此循環,避免了煙田成為冬閑地,實現了土地一年多收的目標。”嘗到甜頭的張興權說。
據生產科負責人覃永生介紹,近年來利川煙草積極融入“三農”發展大局,以產業發展助推鄉村振興,全力推進“煙菜套種”產業發展模式,無償為煙農提供菜種、菜苗,滿足煙后種植需求。煙菜套種不僅避免了土地重茬種植,還有利于對土壤修復,改善土壤結構,降低土壤酸化,減少病蟲害發生率,而且在煙葉和蔬菜質量上都得到大幅度提升,是百姓發展產業增收的重要途徑之一。
煙+豆共生 “生”出致富“新路子”
“我們利用利川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優勢,在汪營鎮煙區推廣煙豆共生模式,在煙田里種植煙葉的同時,在煙壟上種植四季豆,不僅可以養肥地力,還可以實現一地多產、一田多收,為煙農增收拓出新路子。”7月17日,汪營鎮煙站站長孫世偉介紹。
在汪營鎮紅鶴壩村,煙田長勢清秀的煙株下,一行行四季豆在煙葉綠蔭下繁花盛開、豆角滿掛,一幅煙豆共生的豐收景象映入眼簾。
煙田的豆角結出碩果。
“今年我種植煙葉150畝,其中煙豆種植80畝。目前,煙、豆長勢好。根據四季豆的產量每畝可產100斤,按照目前市場8元的價格可收入800元,可彌補土地流轉費用,減少煙葉種植成本。”紅鶴壩村有著44年種煙經歷的董明選估算著介紹道,四季豆種植簡單,省時省力,不需要施肥,在煙葉移栽時同時播下種籽,成熟時正好填補蔬菜緊缺季節,嫩豆角和豆籽都是人們喜歡的食品,不愁銷售。
今年以來,利川煙草在成功探索煙稻輪作、煙菜套種的基礎上,繼續探索煙豆共生種植模式,結合地域特點,引進高產、質優、喜陰等特點的矮桿四季豆,與煙葉共生種植,不僅高效利用土地,還為煙農開辟出一條致富的“新路子”。
“今年試點推廣了煙豆共生近300畝,從目前生長情況看,是一個值得信賴的種植模式,煙豆收獲后還可以繼續種植蔬菜,可謂一舉三得,明年將大面積推廣。”覃永生說。
據利川煙草主要負責人吳衛國介紹,今年利川實施煙稻輪作、煙菜套種、煙豆共生等產業種植模式近3萬畝,實現了土地有效利用,農民收入得到大幅度提升。下一步,利川煙草將繼續創新工作思路,完善工作舉措,持續推動多產業融合高質量發展,全力推動鄉村美、農民富,繪就鄉村振興新畫卷。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