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盛夏,翠云廊古柏蜿蜒于劍門蜀道,猶如一條青翠長龍橫臥山巒。在峰巒疊嶂的劍門關下,四川廣元市劍閣縣漢陽鎮2000畝煙田層層疊疊,綠油油的煙葉與翠云廊古柏今古呼應,別有情致。
作為劍閣煙區的重要種植基地,漢陽鎮處于翠云廊核心位置。密集的古柏郁郁蔥蔥,風姿各異,造就了得天獨厚的生態優勢。1988年,劍閣縣引進烤煙試種成功,經過36年持續發展,如今已成為農民增收致富的優質項目,畝均產值達到4000元以上。
“我們像保護古柏一樣,守住煙葉發展的基本盤。”漢陽煙點點長張大華回憶著曾經的護林經歷,“這樣的生態優勢,種啥長啥,更多的農民在種煙上嘗到甜頭。”
過去,煙農們“烤干烤凈”的傳統觀念植入太深,總想把所有煙葉都放進烤房。但沒有烘烤價值的煙葉進入烤房,不僅影響整體質量,還增加了不少成本。今年,廣元煙草公司從源頭優化等級結構,保障煙葉品質,以不適用煙葉處理為抓手,指導煙農算好經濟賬、效益賬,轉變煙農觀念,避免低等次煙葉進炕。
圖為四川廣元市劍閣縣漢陽鎮煙葉產區一隅。
但煙草種植大戶馮桂濤卻不一樣。烈日下,東青村“職業煙農”馮桂濤夫婦正與工人們采摘煙葉,看著自家50畝“中棵煙+高油分”長勢喜人的煙葉,馮桂濤嘴角不由上揚。這段時間,他每天組織10余名工人對煙株科學打頂、合理留葉,把那些無烘烤價值的煙葉有序堆集在煙田兩旁衛生坑。妻子看著扔下的“寶貝”,多少有點舍不得。馮桂濤告訴筆者,今年煙田里不適用煙葉全部清理到位,可以少花人工運費等開銷,每畝能節約100元。
農業發展離不開以科技創新,要想煙葉收成好,除了要轉變種植觀念,還需改良烘烤環節。廣元煙草公司2021年推行生產清潔化,大力發展綠色低碳烘烤,新建、改造了一批新能源烤房,使用生物質顆粒作燃料;2023年推行煙葉烘烤數字化、智能化,引進30臺煙葉智能烘烤機器人,開展烘烤創新試點。新裝備的出現,讓煙草生產過程中能實現減工降本、溫濕度控制精準、清潔環保、綠色安全等效果。由此一來,煙農的日子更甜了。
馮桂濤剛使用新能源烤房的時候總有顧慮,一是擔心火候不到位而影響質量,二是擔心烤一房煙的燃料成本太高。不過,隨著黃燦燦、亮堂堂的煙葉出爐,馮桂濤的顧慮徹底打消了。
“以前烘烤靠‘熬’,24小時守在烤房前,隔4個小時要加煤,生怕控制不好溫度,一天下來,身上臟得不成樣,老婆都不讓進屋。”馮桂濤調侃道,自從用上了生物質燃料,他每天加兩次燃料就能保證烘烤,每爐節約烘烤成本近200元。
圖為馮桂濤夫婦在煙田里采摘成熟煙葉。
此外,在智能烘烤機器人的幫助下,馮桂濤不用再到田里去收完煙草,再返回烤房里烘烤煙草了。現在,他只需要在手機上安裝“智能烘烤云端服務系統”,就可以遠程指揮智能烘烤機器人,讓它執行助燃、排濕、調整循環風機風速等功能。在手機端上,馮桂濤還可以實時查看煙草變黃率、干燥率、目標指數、持續時間、運行狀態等信息。不僅如此,隨著煙葉變黃、干燥狀態的變化,機器人還能自動調整烘烤參數,保證下部葉、中部葉、上部葉不同部位最佳烘烤曲線,降低煙草青雜率。。
打開烤房大門,馮桂濤看著剛停烤的煙葉喜不自禁地說:“有了這個寶貝,現在烤煙越來越輕松。出爐的煙葉又黃又亮,青雜明顯降低了!”
有了這些新裝備的幫助,今年馮桂濤收入可達20余萬元,純利潤不低于10萬元。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