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莖采收機作業現場 /皖南煙葉公司 供圖
又到一年采收季,又是一季煙飄香。
近年來,行業堅持煙草農業現代化建設方向,推廣完善“雙減”宜機化煙葉生產技術體系,圍繞減少作業次數、減少采收次數,加快構建質效并重機械化生產系統,推動煙葉生產方式轉型升級,推動北方平原煙區全面機械化生產,加快南方丘陵山地煙區機械化作業破題破局。
隨著各地煙區進入煙葉采收季,請隨記者一同走近采收一線,感受熱火朝天的機械化采收新景象。
山東:以“柔”克“剛” 提高品質
在盛夏的陽光下,山東諸城賈悅鎮瑯埠村的煙葉種植基地里,一片繁忙而有序的景象正悄然上演。
走進種植基地,成片的煙葉在微風中輕輕搖曳,綠中泛黃、黃中帶綠的煙葉在陽光下顯得格外誘人。與傳統手工采摘時人頭攢動、忙碌的景象不同,這里只見一臺先進的小型全自動煙葉采收機在田間地頭穿梭,它精準地“咬”下一片片成熟的煙葉,隨后通過傳送帶將煙葉送入收集箱中。
近年來,山東省局(公司)圍繞“減采收次數”“減作業次數”開展煙葉生產“雙減作業”,協同研究制定《黃淮北方平原作業區農機農藝融合規程》,形成因地制宜的宜機化農藝標準體系,進一步助推了減工降本、提質增效。
“減采收次數”對煙株的營養供給、整體長勢、成熟集中度都有很高要求,需要以煙葉生產各環節農藝標準精細優化、技術措施精準落地作為保障。為此,山東省局(公司)修訂完善《煙草農業綜合標準體系》,形成覆蓋煙葉生產全程的技術標準89個,制定SOP29項,并為每個生產環節確立了明確清晰的農機農藝標準。
“減操作次數”是促進農藝優化、助推減工降本的另一重點。山東省局(公司)結合煙區實際,對農事操作進行宜機化、簡約化設計,將煙葉生產全程的作業環節由21個精簡至14個。
“以前,我們得靠人工一片片地摘,一天下來累得腰酸背痛,還摘不了多少。”正在一旁操作山東煙區自主研發的“龍門架式單壟采收機”的煙農杜才新感慨地說,“現在好了,有了這臺機器,人都不用下田,采收后的煙葉自動送到地頭,別提有多方便了。”
與傳統手工采摘相比,機械化采收的優勢顯而易見。一臺采摘機一天可以完成20畝煙葉的采收工作,而人工則需要10余人搭配,才能完成同樣的任務。這不僅節省了人力成本,還縮短了采收時間,為后續的煙葉烘烤加工爭取了更多寶貴的時間。
然而,機械化采收也面臨著一些挑戰。其中,最為關鍵的是如何減少對煙葉的傷害。傳統手工采摘雖然耗時耗力,但對煙葉的傷害較小,能夠保持煙葉的完整性,提高煙葉品質。而機械化采收過程中,由于機械作業的震動和擠壓,容易導致煙葉葉片的破裂和變形,從而降低了煙葉的品質和可用性。
為克服這一難題,濰坊市局(公司)對采收機進行了多次改進升級。據技術人員介紹,他們配備了柔性采收傳動裝置,通過優化機械結構、調整作業參數等方式,盡量減少對煙葉的傷害。同時,他們還加強了對煙農的培訓和指導,確保他們能夠正確、規范地操作機械設備。經過努力,采收機采收煙葉破損率降至8%以下。
安徽:農藝宜機 農機增效
在安徽宣城滬皖現代煙草農業高科技示范園,3臺采收機有序前行,隨車工人有條不紊,將整把整把的煙葉輕輕地放在車架上。
6月,東南武夷南嶺丘陵作業區煙稻全程機械化推進現場會在安徽宣城市召開后,各式各樣的農機紛紛亮相,率先登場的3臺造型各異兩人乘坐式的半自動采收機,吸引眾多參會代表和周邊煙農關注的目光。
滬皖科技園技術人員認真觀察著采收機作業狀態,沉穩干練地介紹:“這兩年,安徽皖南煙區優化采收流程,相較傳統采收方式,‘云煙97’實行三次采收后,畝均采收用工成本降低了100元。”
優化采收模式,是皖南煙區推進“雙減”輕簡化作業的一個縮影。緊扣農機農藝融合,以“三次采收”為基礎,按照“中下部兩次片煙采收、上部一次帶莖采收”的農藝思路,以充分降低煙葉采收勞動強度、適度提升采收作業效率為目的,滬皖科技園開展半自動煙葉采運機的引進試驗與研究探索。
上部煙一次帶莖采收機,突出“先帶莖采烤、再剝離煙葉”,再進行帶莖采收。中下部兩次片煙采收機,突出“人采機運”,采用合作研發與引進試驗相結合的方式,形成兩種煙葉采收設備。一方面,帶有高門架結構的自走式半自動采收機,可跨一壟煙株行走,兩人乘坐在機械上進行煙葉采收,并隨機械將采收煙葉集裝、帶出煙田;另一方面,可遙控操作的煙葉采收運輸車,在設定采收運輸車行走速度后,采收人員跟隨機械進行煙葉采收,并將采收煙葉放入運輸車進行集裝、帶出煙田。
農藝宜機化,是實現農機農藝融合的基礎。2024年,安徽煙區戶均種植規模達到115畝,是全國規模化種植程度最高的煙區之一。在此背景下,推進煙葉生產全程全面機械化是一道“必答題”。
近年來,安徽煙區謀在深處、干在實處,形成了涵蓋“功能工效、作業技術標準、農機配置標準、作業條件、作業方法”的農機農藝融合規范制定方法,構建了一整套農機農藝融合技術體系。全方位農藝再造,推動煙葉生產向機械化作業、兼顧質量效率轉變。
發展半自動機械化,一定程度上緩解煙葉采收的高強度作業,并為全自動采收機械化發展夯實基礎。解決采收機械化的出路是用“機械手”代替“人的手”,實現全自動采收機械化。
接下來,安徽煙區將進一步加強各類半自動采收機的引進篩選,研究出更加適宜煙區實際、更加受到煙農歡迎的機型,為煙草農業現代化建設添磚加瓦。
河南:因地制宜? “用”中提升
“王科長,您又過來啦,您看,我這次采的煙葉咋樣?”河南洛陽市局(公司)煙葉生產科副科長王宏剛到洛寧縣小界鄉王村烘烤工廠,就聽到一陣歡喜的打招呼聲。
“原來是老張呀,我今天就是特意來看看你使用的采收運輸車還有啥問題沒。”老張名叫張靈武,個不高,皮膚黝黑,這幾年采購了一批農機,通過機械化操作,如今他種煙省工省時又省力,煙葉種植面積也從15畝逐步發展到了100畝。
在老張種植的煙田里,兩臺白色的小型采收機來回穿梭在煙壟間,將采摘下來的煙葉快速運輸到地頭。王宏一行人站在老張旁邊,看著一片片逐漸分層落黃的煙葉,眼前不由浮現之前見到老張的場景。
機械化采收是實現全程機械化的最薄弱環節,也是減工降本的重點環節,為了進一步推進采收環節機械化,2024年河南省局(公司)開展了機械化采收作業區建設專項工作,促進采收機械應用,在“用”中改進、“用”中完善、“用”中提升,老張可以說是第一見證人。
“第一次見到老張,他正在與合作社的農機操作手聊天,看著滿地綠油油的煙葉,眉頭緊蹙,為100多畝煙葉找不到工人采收而頭疼。”王宏回憶,“正好我們洛陽市局(公司)通過QC項目從湖南永州引進一款小型采收輔助車,我就推薦給了老張,既想為老張解決難題,也為我們更好地改進采收機械提供了操作樣本。”
“這臺小型采收運輸車很靈活,也很方便,就是裝載量有點少,您看我現在正在給煙葉打頂,這壟煙打不了多遠就裝滿了,這機器在壟間來回跑的次數多了,對葉片也有損傷,王科長,您再想想辦法。”沒想到半個月后,老張反饋的第一句話就給王宏心里潑了盆涼水。
王宏看著采收運輸車陷入了沉思,農用機械作為煙葉生產過程的輔助工具,目的就是為了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勞動強度,同時還要求保證工作質量,解放煙農雙手。針對老張提出的問題,王宏通知煙基QC小組成員,現場組織召開了視頻會議,就采收運輸車存在的現實問題進行了討論。
王宏向老張保證,在煙葉采收前,把優化提升后的采收運輸車送過來,絕不耽誤煙葉采收工作。聽到這里,老張緊蹙的眉頭才舒展開來。
通過對煙田農機需求的再次調研,以及煙基QC小組的共同努力,對采收運輸車進行三次改進、三次試用、三次優化提升,終于讓采收機按時開進了老張的煙田里,有了這幅河南煙區機械化采收一景。
路雖遠行則將至,事雖難做則必成。以宜機化煙葉生產技術體系建設為突破口,行業將持續深化農機農藝融合,不斷推動機械配置升級,著力推動煙草農業機械化向全程全面、高質高效邁進,書寫農業機械化新篇章。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