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湖北竹山縣煙草專賣局(營銷部)積極響應農業強國戰略,聚焦煙葉產業高質量發展和現代化建設,培育職業化煙農,著力解決“誰來種煙、在哪種煙、怎么種煙”的難題,并以“職業化”為抓手提高煙葉質量、促進煙農增收、助力鄉村振興。
開展職業煙農技術培訓。何永勇攝
強化政策保障,建強煙農“生力軍”
近年來,隨著工業化、城鎮化的深入推進,農村青壯年勞動力大量流出,加之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煙農隊伍出現流失現象,且老齡化問題日趨嚴重,“誰來種煙”成了當前煙葉發展的一個難題。
為此,該局近年來持續推進職業煙農隊伍建設,大力培養新型職業煙農,讓更多的群眾見證到煙葉產業確確實實是致富產業、穩固產業,吸引更多群眾加入煙農隊伍。
堅持內育、外引并舉,加大返鄉人才引進力度,挖掘周邊省、市閑置勞動力,并加大宣傳煙葉產業惠農政策,協調有關部門優化資源配置,免費為煙農流轉煙田,在不易通行的煙區修建煙路、軌道運輸車,幫助煙農租賃或新建臨時生產生活用房,讓煙農“拎包入駐”安心發展烤煙。
多方聯動,積極與地方黨委政府爭取政策支持,成立了“兩煙工作領導小組”,切實圍繞“做增規模、做優結構、做高效率”的總體要求,加強技術、資金、政策保障,以最大限度提升煙葉效益,并先后多次考察適宜植煙區,在深河鄉發展烤煙3000畝,同時擬定在樓臺、文峰兩個鄉鎮開發新區,呈現全縣煙葉產業“因地制宜、百花齊放、協同發展”的格局,促進地域鄉村全面振興。
免費為煙農修建的軌道運輸車。何永勇攝
強化服務保障,穩定煙農“主力軍”
“科技帶動生產力,以前種煙肩挑背扛,起壟培土靠鋤頭,煙葉烘烤需要24小時堅守輪軸轉,現在用機械進行起壟、培土、施肥,烤煙通過使用生物質燃燒機烘烤我們可以安安心心的睡大覺。隨著科技帶來的新質生產力,連無人機都可以開展植保服務了,大大降低了勞動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說起種煙經歷,柳林鄉的煙農劉永貴感慨說。
鑒于竹山“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地理特征,該局圍繞“育苗工場、田間生產、烘烤工場”三大作業場景,重點突出機耕整地、起壟覆膜、培土植保等關鍵環節,全面推進煙葉生產機械化。與此同時,大力推進煙區產業綜合體建設,積極推動土地、勞動力及資金“三要素”整合流動,破解煙農“請工難,請工貴”難題,化解煙農土地流轉堵點,緩解產業發展資金痛點,實現土地、勞動力和資金“三個銀行”新突破。
該局不僅提供全程化技術服務,還通過生產補貼、物資支持、獎勵補助等舉措,助力煙農科學種煙,放心種煙。
強化技術保障,培育煙農“先行軍”
“我今年第一年種植煙葉,沒有經驗怎么辦?”深河鄉的煙農賀榮兵問道。
“急煙農之所急,憂煙農之所憂。煙農的問題就是我們的問題,我們通過組織開展職業煙農培訓,以及‘農民學校’煙葉技術培訓,加大職業煙農的培訓力度,切實提升煙農的種煙水平,讓煙農有效實現從‘會種煙’到‘慧種煙’的跨越蝶變。”生產辦主任華群慧說。
“剛回來種煙的時候,心里挺沒底的,但煙草公司一直給我宣講政策、講解技術,還推薦我參加‘職業煙農培訓’,讓我這個‘門外漢’很快成了‘好把式’。”官渡鎮的“90后”煙農龐林說。
煙葉生產“九關十八環”,環環相扣,一步跟不上,步步跟不上,煙葉質量、產量直接影響到煙農一年的收入。該局把職業煙農培育作為煙葉提質工程來抓,每年不定期的組織煙農開展培訓,旨在把一批文化深、懂科技、易學習的煙農逐步發展成職業煙農,同時,在職業化煙農隊伍中評選“十佳種煙能手”,發揮其“領頭羊”的作用,從而實現一個帶動一片,一片聯動整個煙區,推動煙葉產業持續發展。
走進竹山縣擂鼓鎮金嶺村蔡化震的家中,墻上顯眼的位置掛著“全國煙農增收創富能手”以及“全省十佳職業煙農”稱號的獎牌,同時,各類煙農培訓的證書也映入眼簾。
青山綠水成就了煙葉產業,煙葉產業成就了職業煙農。如今,竹山縣的山更青、水更綠,村莊環境越來越美麗,煙農們的生活也越來越幸福,在新時代發展的進程中,他們正以飽滿的熱情和堅定的信念,書寫著煙葉產業的新篇章,以自己的智慧和汗水澆灌著這片綠色的沃野,以自己的勤勞和進取耕耘著更加美好的未來。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