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今快速發展的社會中,秸稈還田作為一種綠色、可持續的農業實踐,指明了一條走向生態農業的道路。近年來,為踐行綠色發展理念,發展好種養循環農業模式,云南省麗江市玉龍縣煙草專賣局(分公司)統一組織農戶進行秸稈還田,將腐熟后的秸稈變為有機農家肥,做到變“廢”為寶,為未來的可持續發展鋪平道路。
變“廢”為寶,綠色種養循環好
為落實好綠色生產工作,近年來玉龍縣煙草專賣局(分公司)在全縣開展秸稈還田,通過對前作大麥進行收割,把大麥稈直接堆積起來施入到土壤中,增加土壤肥力,改良土壤性質、加速生土熟化。
石鼓煙區秸稈還田草垛。攝/趙浚淇
“現在煙草公司推行秸稈還田政策,效果好還不用投入多少,我有信心把今年的煙葉種得更好,爭取年底換輛高檔小轎車。”說起秸稈還田的好處,石鼓鎮新華村的黎麗平也是難掩興奮。
石鼓煙區主要采用大麥秸稈進行翻壓還田,向土壤中歸還了氮、磷、鉀等作物必需營養元素,可以有效配肥土壤。同時,秸稈還田使土壤容量降低,土質疏松,通氣性提高,土壤結構得到明顯地改善。此外,秸稈可作為吸水持肥的載體,降低土壤水分蒸發,減少土壤養分流失,提高土溫,為煙草的生長發育提供最佳的“水、肥、氣、熱”條件,有利于實現農田的生態平衡。
農用優先,科技創新“強”起來
為保障煙田可持續種植,維護煙區穩定發展,玉龍縣局(分公司)圍繞“生態、特色、優質、安全”的煙葉生產目標,大力推行綠色環保的生產方式,不斷強化土壤綠色保育,夯實煙葉有機生產基礎,從而實現綠色生態煙田建設,保障優質安全煙葉產出。
在傳統收割方式的基礎上,利用機械收割,使收割規模變大,效率更高。“智能收割機縮短了收割的周期,讓秸稈在田地里有足夠的時間腐熟,土壤里的養分多了,煙也長得更好了。”石鼓鎮格子村的高彥說,“除了提升了農作物產量,智能收割機還減輕了農民的體力勞動,讓我們能夠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其他農事活動中去。我們不再需要整天奔波在田間地頭,收割的辛勞程度大大減輕,讓我們有更多時間與家人團聚,享受生活的樂趣。”
據格子村的村民們介紹,通過采用現代化設備,不僅提高了農業生產效率,也保護了環境,讓農田更加肥沃。這些變化讓他們對未來充滿信心,相信在科技的帶動下,農業會迎來更加美好的發展前景。
石鼓煙區機械收割大麥。攝/趙浚淇
秸稈還田,助農增收
玉龍縣煙草專賣局(分公司)把科學種煙作為增加煙農收入的一項重要措施來抓,因地制宜制定種煙技術方案,整合優化各措施,豐富宣傳形式,派出生產技術人員深入一線指導,把標準化生產技術傳播到千家萬戶,引導煙農綠色種煙,為煙農豐收打牢基礎。
煙農們在收割后的秸稈還田實踐中,能獲得額外的經濟效益。這些秸稈可以被用于生產生物質燃料、動物飼料或是其他再利用途徑,為煙農帶來意外的盈利機會,提升了農村經濟的穩定性和可持續性。
石鼓煙區秸稈集中處理。攝/趙浚淇
據測算,秸稈中的有機質含量平均為16%左右,每還田300公斤秸稈相當于增施100公斤有機肥。秸稈還田項目的實施,使全鎮閑田地80%以上得到有效利用,煙葉增產5%以上,提高煙葉產質量的效果顯著,是幫助農戶實現節本增收的有效途徑。因此,秸稈還田不僅是一項生態農業實踐,更是一種可持續發展的農耕方式,點亮生態農業之光,共享豐收的喜悅。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