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在煙葉產業發展中,各煙區積極探索,通過吸引青年返鄉創業、發揮“土專家”示范帶動作用、培養更多致富帶頭人等,推動鄉村各類人才在廣闊天地大展才華,助推打造一支沉得下、留得住、能管用的鄉村人才隊伍,推進現代煙草農業建設,為助力鄉村全面振興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撐。
“新農人”唱響“興農歌”
金秋時節,福建省上杭縣廬豐畬族鄉豐濟村煙后稻陸續成熟,村民藍文鳳和丈夫藍富貴忙著收割水稻。
藍文鳳出生于1986年,眼睛囧囧有神,看上去精神干練。她前些年外出打工,隨著父母年紀漸長、孩子面臨上學,藍文鳳與丈夫產生了返鄉創業的想法。
2017年春節,藍文鳳聽說村里不少人靠種煙葉、水稻建起了小洋樓,她有些心動。了解了煙草行業援建的水庫、煙葉種植政策等情況,她綜合考慮后決定結束外出務工生涯。2017年,藍文鳳夫妻倆開始種煙。
沒經驗、沒技術,藍文鳳就誠懇地向身邊的煙農、煙技員學習。別人開工,她就跟著去煙田幫忙干活,不懂就問、不會就學;她主動參加培訓,積極請教、虛心學習。
對藍文鳳這樣的年輕煙農,上杭縣煙草專賣局(分公司)十分關心支持,煙技員呂芬娘三天兩頭上門指導,電話24小時待機,隨時提供煙葉生產技術幫助,讓藍文鳳吃下了“定心丸”。經過努力,藍文鳳的種煙收益穩步增加。
近年來,上杭縣局(分公司)緊緊圍繞大數據、人工智能、物聯網等信息技術在農業方面的推廣應用,努力推動現代煙草農業建設,助力鄉村振興。
為進一步提升種植質效,2018年以來,藍文鳳夫婦先后購置了多種現代農業機械,包括大型起壟機、覆膜機、培土機、水肥一體機、植保無人機等,進一步提升機械化種植水平。
不僅如此,她還為周邊農戶提供農機專業化服務,既提高了農機使用率,又拓寬了增收渠道,幫助鄉親們提高了勞動效率,實現了共同發展。
“去年,我家種煙純收入25萬余元,下半年種植煙后稻純收入6萬余元,機械租賃費用和機械作業服務費共10萬余元,全年純收入超過40萬元。今年,烤后煙葉質量好、水稻長勢不錯,預計今年收入比去年高。”藍文鳳高興地說。
一分耕耘一分收獲。2023年,藍文鳳獲評上杭縣三八紅旗手。作為豐濟村婦女聯合會主席的藍文鳳致富不忘眾鄉親,經常幫助缺勞力缺技術的村民解決煙葉、水稻生產中的一些實際問題,帶領鄉親們共同致富。
“土專家”讓農機更給力
近日,焊接聲、敲打聲有節奏地從毛發才家院里傳出,“給農用車裝個擋板,既方便煙葉裝卸,又能保護煙葉不受損。”毛發才說。
毛發才是河南省澠池縣果園鄉毛溝村村民,一輩子和土地打交道,他對農機非常感興趣。尤其在煙葉生產中,經他改進或研發的農機很適合當地生產需求。
“從幾十年前村里有了農機開始,我一邊學習機械原理,一邊對機械故障進行維修,并逐漸對改進研發農機產生了興趣。”毛發才說。
毛發才家房前屋后停滿了“鐵疙瘩”,進了院子,院內三間平房連通,平房里電焊機、切割機、鉗子、扳手、標準尺、撬棒等工具一應俱全。
“起初搗鼓農機,我感覺有意思。后來,從生產實際出發,改進了一些農機,對鄉親們搞生產幫助很大,越來越覺得有意義。”從“有意思”到“有意義”,毛發才感受到了農機改進帶給鄉親們的好處。
“改進農機,既省力,也能更好地落實生產技術。”毛發才說,“我自己種地幾十年了,了解生產需要啥機械!”
“這臺是煙葉拔稈機,改進前,它能通過絞刀旋轉把煙稈拔出來,但不能將根系上的土壤清理掉,還需要人工再清理。在拔稈機上增加了一個比大拇指粗一點的鋼筋,它就可以直接將根系上的土壤清理掉。”毛發才指著一臺農機說。
看似不起眼的改進,在提升煙葉生產效能上起到了大作用。“在研發改進農機過程中,煙草公司工作人員提供了不少思路,出了不少點子。沒有他們,我哪搞得出來?”毛發才笑著說。
——解決農機施肥不均的問題。毛發才在施肥箱里安裝了帶有齒輪的裝置,它可以將塊狀的肥料粉碎,還能將多種肥料攪拌均勻,達到均勻施肥的目的。
——解決煙田培土不到位的問題。在原有機械的基礎上,毛發才改進中耕除草培土一體機,一機多能,實現生產效率提高的同時突破上土輪培土技術瓶頸,將新土直接送達煙株根部,保障了生產技術標準高效落地。
——著力推進農機農藝相適配。按照澠池縣煙草專賣局(分公司)煙田起壟“733”技術標準,毛發才創新安裝可自動調節起壟寬度、高度的裝置,改進后農機作業效果與農藝技術要求相適配。
……
“我今年65歲了,喜歡琢磨研究農機,能為鄉親們做點事、幫上忙,我感覺活得很充實、很幸福!”毛發才笑著說。
“帶”出共富好光景
近日,在廣西壯族自治區隆林各族自治縣克長鄉煙葉收購點,韋順新忙著指導分級人員做好煙葉分級。
韋順新是克長鄉河馬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也是河馬村烤煙互助組組長。
2003年,韋順新當選為河馬村村干部。為更好帶領村民脫貧致富,韋順新和村兩委成員走訪了周邊幾個鄉鎮,了解到不少農戶種植煙葉,取得了不錯的收益。
河馬村地勢相對平坦、水資源較豐富,適宜烤煙種植。在克長鄉黨委、政府和煙草部門的指導下,韋順新與村里另外3名黨員率先種植煙葉,收入比較可觀。這更讓韋順新堅定了通過種煙致富的信心。由于種煙經驗豐富,韋順新被隆林各族自治縣煙草專賣局(營銷部)聘為分級員,在煙葉收購季指導分級人員做好分級。2021年,韋順新當選為河馬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
近年來,河馬村煙葉種植面積穩定在1500畝左右,煙葉成了村里的重要產業之一,鼓起了村民的“錢袋子”。
2023年,隆林縣遭遇了異常干旱天氣。面對嚴峻的旱情,韋順新組織大家抗災自救。在他的帶領下,村民們購置抽水機、水管,通過多種方式解決水源問題,最大限度減少損失。這一年,河馬村煙農戶均收入10.7萬元。
村民收入逐年增加,生活水平得到了顯著提高,然而韋順新并沒有因此而滿足。他深知,推進鄉村振興,還需要發展更多產業。
8月上旬,村民黃小英在自家稻田里投放了禾花魚苗。“多虧了韋書記幫助我們找到了禾花魚養殖的路子,既能增加收入,又有利于環保。”黃小英說。
2019年,河馬村黨支部牽頭,韋順新和村兩委成員一起到周邊縣市觀摩學習。在此基礎上,他們在河馬村探索打造“煙稻輪作”“魚稻共生”的生態發展模式。一開始韋順新帶頭購買魚苗,免費發給村民試養,通過一年的努力,村民嘗到了新模式的甜頭。
“在稻田里放養禾花魚,養殖技術簡單、周期短、成效快,還可以減少水稻病蟲害的發生,改善稻田生態環境,每畝額外增收800元左右。”韋順新說。
2023年,河馬村種植烤煙、煙后稻,加上稻田套養禾花魚、養鴨等,土地畝均收益超過7000元。
如今的河馬村,產業興、村莊美、村民富。2023年,河馬村黨支部獲評自治區五星級農村基層黨組織。
(藍少平、郭子雄、席新超、吳向艷、廖海妹)
【短評】
更好發揮鄉村各類人才作用
陸遙
“新農人”引入“新花樣”,逐夢沃野;“土專家”“田秀才”活躍鄉間,愛農業、懂技術;致富帶頭人領著鄉親干、帶著鄉親賺,讓村民富起來……在各煙區,越來越多的鄉村人才在煙葉產業中大顯身手,助力產業發展的同時,為鄉村全面振興注入了新活力。
今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壯大鄉村人才隊伍。
在煙葉產業發展中,鄉村本土人才作用的發揮至關重要,要創造條件調動鄉村人才的熱情干勁,充分發揮他們的聰明才智,讓更多群眾享受到產業發展帶來的實惠。?
一方面,要尊重人才、活用人才,引導各類人才發揮主觀能動性。要加大挖掘力度,深入開展走訪,讓鄉土人才“破土而出”,充分發揮他們的示范帶動作用。以“土專家”“田秀才”為例,他們生于斯長于斯,具有一技之長和豐富的實踐經驗,能夠在特定領域發揮示范作用,要積極引導,實現本土人才使用的效益最大化。
另一方面,要搭建平臺、健全機制,確保鄉村人才選得出、育得好、用得好。要鼓勵鄉村人才發展特色產業,創辦農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等,強化示范帶動和模式推廣,實現聯動帶農;開展技能培訓,根據鄉土人才特長、愛好,科學設計培訓課程,讓鄉親們學得會、能增收……
鄉村人才個體的成才離不開自身努力,培育鄉村人才隊伍更需要多方協作,為人才成長創造更加有利的條件。讓我們一起期待更多鄉村人才涌現,期待他們扎根鄉間沃野,帶來更多創新和進步。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